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作物(小麦、玉米)水分生理调控与节水机理研究

作 者: 寇明蕾
导 师: 王密侠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水土工程
关键词: 作物 水分调控 生长发育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别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70%-90%、60%-80%、50%-70%、45%-60%田间持水量)水分调控处理组合试验,对不同水分调控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冬小麦、夏玉米地上部分生长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的水分调控均会对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水分调控程度正相关,复水后会产生补偿效应。夏玉米灌浆期前株高随生长时间变化呈直线性增加,各处理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面积指数与生长时间的关系则可以用Logistic模型进行描述,各处理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冬小麦(返青期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与耗水量的关系是:起初,耗水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但当叶面积指数增加较缓慢时,耗水量的增加逐渐趋于最大值,且最大值会持续一段时间。(2)不同程度的水分调控均降低了冬小麦、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程度与调控程度正相关。同一处理下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幅度不一致,控水期间光合速率的降幅小于蒸腾速率的降幅,但复水后光合速率的恢复和补偿明显强于蒸腾速率的恢复;二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3)正常供水下冬小麦播种-返青期和成熟期耗水强度较小,拔节期耗水强度最大,为4.02mm/d;其Kc值也在拔节期最大。夏玉米正常供水植株耗水量在抽雄期最大,灌浆期最小;全生育期内其日耗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Kc值变化呈单峰曲线。冬小麦、夏玉米控水阶段受水分调控处理的耗水强度要远小于正常供水,调控程度越重,耗水强度越低,当恢复到正常供水后,调控处理的耗水强度却明显大于正常供水,但总的耗水强度仍然是调控处理小于正常供水。(4)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及籽粒产量都有显著影响。返青期中度拔节期轻度处理能改变冬小麦产量构成,即增加单株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籽粒的饱满度,从而使得产量有所增加;而抽穗期中度调控处理对单株穗数、穗粒数和籽粒的饱满度有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达8.9%;籽粒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P<0.01)大小次序为:千粒重(R2=0.919)>单株穗数(R2=0.811)>穗粒数(R2=0.802);夏玉米除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处理的产量较正常供水提高外,其余处理产量都有所降低。籽粒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为:百粒重与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秃尖长与产量呈负相关。(5)不同处理间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差异,除抽穗期轻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接近于正常供水外,其它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其中,返青期重度拔节期中度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夏玉米苗期轻度拔节期中度、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苗期重度拔节期中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都较正常供水有所提高,且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提高幅度分别为:1%、9.95%、3.94%,抽雄期中度、轻度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有所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9%和1.9%。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0-14
    1.2.1 水分亏缺补偿技术的理论基础  10-11
    1.2.2 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11-12
    1.2.3 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反应  12
    1.2.4 玉米水分亏缺研究  12-13
    1.2.5 小麦水分亏缺研究  13-14
    1.2.6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14
  1.3 研究内容  14-16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16-19
  2.1 试验区概况  16-17
  2.2 试验设计与布置  17-18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18
    2.3.1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18
    2.3.2 作物生育指标测定  18
    2.3.3 作物生理指标测定  18
    2.3.4 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18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18-19
第三章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长特征的影响  19-29
  3.1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19-21
    3.1.1 不同处理下冬小麦株高的变化  19-20
    3.1.2 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叶面积的变化  20-21
  3.2 水分调控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21-25
    3.2.1 不同处理下夏玉米株高的变化  21-23
    3.2.2 不同处理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23-25
  3.3 叶面积指数与耗水量的关系  25-27
  3.4 结论与讨论  27-29
    3.4.1 小结  27-28
    3.4.2 讨论  28-29
第四章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29-43
  4.1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29-36
    4.1.1 水分调控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9-30
    4.1.2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0-33
    4.1.3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蒸腾日变化的影响  33-36
  4.2 水分调控下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变化  36-40
    4.2.1 不同处理下夏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36-37
    4.2.2 不同处理下夏玉米光合速率日变化  37-39
    4.2.3 不同处理下夏玉米蒸腾速率日变化  39-40
  4.3 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40-42
  4.4 小结  42-43
第五章 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43-55
  5.1 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  43-46
    5.1.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计算  43-45
    5.1.2 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规律  45-46
    5.1.3 不同处理冬小麦的作物系数  46
  5.2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46-48
    5.2.1 各处理产量构成差异及相关性  46-48
  5.3 不同处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48-49
  5.4 不同处理夏玉米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  49-51
    5.4.1 不同处理夏玉米的耗水规律  49-50
    5.4.2 不同处理夏玉米的作物系数  50-51
  5.5 水分调控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51-53
    5.5.1 各处理产量构成的差异及相关性  51-53
  5.6 不同处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53-54
  5.7 小结  54-55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55-57
  6.1 结论  55-56
  6.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6-57
参考文献  57-63
致谢  63-64
作者简介  64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2.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3.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4.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5.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6.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7.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8.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11.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2.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3.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4.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5.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6. 密度与钾素互作对延边烤烟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品质效应的影响,S572
  17. 控释复合肥对烤烟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S572
  18.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S572
  19.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重状况分析,R722
  21. 不同类型农药园区周边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X8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