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的技术表现研究

作 者: 吴乔斌
导 师: 梅洪元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技术表现 建筑形式 博览建筑 显性表达 隐性表达
分类号: TU2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博览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和中心场所,在服务于展品的同时,其自身不断更新的建筑形态亦体现着建筑艺术的延续发展和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纵观代表时代文化与前沿科技的博览建筑,无论其在表象的价值取向如何,都或多或少地寻求通过技术表现的手段去表达信息社会的审美意象。博览建筑发展的历史在每次建筑形式的重大演变背后,都蕴藏着非常惊人的技术进步,这也使得它在建筑艺术的成就中同时体现出技术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观念为博览建筑创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既满足了人们对它提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且,还赋予它以崭新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开创了直接鉴赏技术的新境界,并最终上升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今天,建筑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是建筑造型创意的源泉和建筑师情感抒发的媒介。本文主要就当今博览建筑设计中,注重技术表现的创作倾向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从分析科学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着手,对强调技术表现的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建筑创作中技术表现的方法进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内容上分析,博览建筑形式上的技术表现是一个多向度、多层次的复合问题,文章依照建筑技术表现自身的表层结构和非物态化存在的深层技术文化内涵,将其区分为“显性”表现和“隐性”表现两大层次。“以显性的技术表现方法来表达建筑的科技时代观,以隐性的技术表现方法去表达建筑的文化和地域色彩。”笔者认为这是博览建筑外部形态塑造中的一大特点。文章针对博览建筑形式创作这一主题,对技术表现的显性表达隐性表达进行分类归纳,深入分析了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理念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应对时代和地域转变的设计原则、对策和方法,为题目提供了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10-11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0-11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2 相关发展及研究现状  11-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11-13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成果  13-15
  1.3 课题研究范围界定  15-20
    1.3.1 题目界定  15-17
    1.3.2 研究对象  17-20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20-22
    1.4.1 研究方法  20
    1.4.2 研究内容  20-21
    1.4.3 研究框架  21-22
第2章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基本解析  22-48
  2.1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显性与隐性表达  22-34
    2.1.1 技术自身的显性表达  23-27
    2.1.2 技术内涵的隐性表达  27-31
    2.1.3 显性与隐性表达的动态表现观  31-34
  2.2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趋向  34-40
    2.2.1 现代因素盛行的“高技化”  34-36
    2.2.2 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化”  36-38
    2.2.3 融合高新与传统的“人文化”  38-40
  2.3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理念表达  40-47
    2.3.1 技术表现的环境观  40-42
    2.3.2 技术表现的时代观  42-44
    2.3.3 技术表现的文化观  44-46
    2.3.4 技术表现的发展观  46-47
  2.4 本章小结  47-48
第3章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显性表达  48-68
  3.1 技术表现的显性表达方式  48-53
    3.1.1 工艺技术的表现  48-50
    3.1.2 构造技术的表现  50-51
    3.1.3 信息技术的表现  51-53
  3.2 结构技术表现的艺术化表达  53-58
    3.2.1 结构的抽象表现  53-55
    3.2.2 仿生形态的结构表现  55-57
    3.2.3 “皮与骨”生态结构新潮  57-58
  3.3 表皮技术表现的创意表达  58-66
    3.3.1 表皮的独立  59-61
    3.3.2 形状的变化  61-65
    3.3.3 表皮的断裂  65-66
  3.4 本章小结  66-68
第4章 博览建筑形式创作中技术表现的隐性表达  68-99
  4.1 技术表现的隐性表达方式  69-78
    4.1.1 文化的肌理表达  69-74
    4.1.2 文化的构件表达  74-75
    4.1.3 文化的空间形态表达  75-78
  4.2 关注环境生态文化的技术表现  78-87
    4.2.1 传统中“绿色技术”的重现  79-81
    4.2.2 与自然共生的高技建筑  81-85
    4.2.3 新型绿色技术引领新文化  85-87
  4.3 注重地域建筑文化的技术表现  87-98
    4.3.1 适应地域特征的传统建筑技术的更新  87-94
    4.3.2 高新技术与地域传统文化的结合  94-96
    4.3.3 适宜技术在地域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96-98
  4.4 本章小结  98-99
结论  99-101
参考文献  101-106
致谢  106

相似论文

  1.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2. 电视新闻软评论探究,G222
  3. 昆明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成及特征,TU-092
  4. 长株潭新地域建筑特征研究,TU-86
  5. 数字时代的博览建筑及其设计研究,TU242.5
  6. 烟台牟平养马岛孙家疃村落与民居探究,TU-0
  7. 意象油画的探索与实践,J213
  8. 博览建筑消防性能化研究,TU998.1
  9. 高水平沙排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临场技术表现关系研究,G804.8
  10. 法律程式化语言研究,D90-055
  11. 更新理念 重建体系,TU242.5
  12. 建筑师在什么意义上能称为艺术家,J503
  13. 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TU242.5
  14. 浅析广告语言中文化价值观的表达,H05
  15. 博览建筑改扩建研究,TU242
  16. 当代博览建筑中的叙事思维表达研究,TU242.5
  17.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TU-86
  18. 山西传统民居形式与文化初探,TU-80
  19. 关于非洲民族式摔跤(kokowa)运动员人体测量特性的研究,G886.2
  20. 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TU-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公共建筑 >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