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养殖废水产电特性、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产电菌分离

作 者: 李冲
导 师: 朱能武;邓耀杰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养殖废水 产电 产电微生物
分类号: X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氧化有机底物同时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兴技术。养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本研究以空气阴极单室MFC为模型,探讨了该模型利用养殖废水产电同时净化水质的效果,研究了MFC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分子系统发育多样性,筛选、考察了产电微生物菌株及其产电潜力。主要成果如下:(1)以养殖废水的厌氧活性沼泥为接种物,以载铂碳纸为阴极、碳毡为阳极,构建了序批式空气阴极单室MFC。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两个MFC的稳定输出电压分别达到0.514 V和0.527 V(20 d,外阻500Ω)。逐渐加大养殖废水在底物中的比例,直至全部为养殖废水原水。此时,采用稳态放电法度量的两个MFC的内阻分别为169Ω和178Ω,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08 mW/m2和158 mW/m2。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一个运行周期(4 d)养殖原水的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 %和78 %,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 %和45 %。此外,MFC对养殖废水原水的臭味去除效果明显。(2)采用PCR-DGGE方法对启动期(S)、葡萄糖产电稳定期(RG)和养殖废水原水稳定期(RS)的MFC阳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MFC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S-RG、S-RS、RG-RS微生物群落相似性分别为70.1 %、42.0 %和50.6 %。对DGGE条带测序和比对发现,不同时期阳极生物膜上优势微生物包括Trichococcus sp.、Thauera sp.、Azoarcus sp.、Azospirillum sp.、Zobellella sp.、Pseudomonas sp.、Aeromonas sp.、Thiobacillus sp.、Desulfovibrio sp.、Thiomonas sp.。此外,两个MFC阳极生物膜利用养殖废水产电稳定期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48 %。(3)以沼泥接种物和原水稳定期的阳极生物膜为对象,通过分离培养-电化学测试筛选-MFC产电实验得到了4株电化学活性较高的纯培养菌株,其中两株MFC最大输出电压分别达到0.34 V和0.33 V(1000Ω外阻,1 g/L葡萄糖,50 mM PBS,pH 7.0),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505 mw/m2和495 mw/m2。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微生物分别与变形杆菌(99.9 %)和克雷伯氏菌(99.8 %)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5
  1.1 引言  11-12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12-13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  13-14
  1.4 影响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的关键因素  14-18
    1.4.1 工程技术因素  14-16
    1.4.2 生物因素  16-18
  1.5 已知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8-22
    1.5.1 已知产电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电化学活性  18-20
    1.5.2 已知产电微生物的电子传递机制  20-21
    1.5.3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产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1-22
  1.6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22-23
    1.6.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  22
    1.6.2 微生物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  22-23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23-25
    1.7.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23-24
    1.7.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4-2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5-35
  2.1 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实验系统  25-27
    2.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  25
    2.1.2 接种物与预处理  25
    2.1.3 阳极的制备  25-26
    2.1.4 实验系统的启动与运行  26-27
  2.2 实验试剂  27-28
  2.3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分析方法  28-29
    2.3.1 电压监测  28-29
    2.3.2 极化曲线  29
    2.3.3 内阻的测定  29
    2.3.4 功率密度  29
  2.4 化学分析方法  29-30
    2.4.1 COD、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29-30
    2.4.2 臭味强度等级  30
  2.5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30-32
    2.5.1 样品DNA 的制备  30-31
    2.5.2 16S rDNA 基因V3 区扩增  31
    2.5.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31
    2.5.4 DGGE 图谱分析  31-32
    2.5.5 条带的回收测序  32
    2.5.6 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2
  2.6 产电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验证  32-35
    2.6.1 产电微生物的分离  32-33
    2.6.2 电化学活性的测试  33-34
    2.6.3 产电微生物的保存和活化  34
    2.6.4 纯菌的鉴定  34-35
第三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养殖废水产电同时净化水质的效果  35-45
  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  35-37
  3.2 两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原水—配水的产电特性  37-39
  3.3 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和内阻  39-40
  3.4 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配水和养殖废水原水的效果  40-42
  3.5 讨论  42-43
  3.6 本章小结  43-45
第四章 阳极生物膜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分析  45-53
  4.1 微生物基因组总DNA 的制备和16S rDNA V3 区扩增  45-46
  4.2 DGGE 电泳图谱分析  46-48
  4.3 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  48-50
  4.4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50-51
  4.5 本章小结  51-53
第五章 产电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产电验证  53-63
  5.1 产电微生物的分离  53
  5.2 产电微生物的筛选  53-55
  5.3 四种纯菌接种MFC 产电特性  55-56
  5.4 四种纯菌接种MFC 功率密度和内阻比较  56-59
  5.5 Ba-2 菌和Ba-3 菌的鉴定  59-61
    5.5.1 DNA 纯度和浓度检测  59-60
    5.5.2 PCR 扩增  60
    5.5.3 16S rDNA 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  60-61
    5.5.4 TEM 分析  61
  5.6 讨论  61-62
  5.7 本章小结  62-63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3-65
  6.1 结论  63-64
  6.2 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2-73
致谢  73-74

相似论文

  1. 龟鳖养殖废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X714
  2. 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生物滤池—蔬菜水培系统联合处理技术研究,X714
  3. 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X703
  4.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苯胺和硝基苯废水的研究,TM911.4
  5.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X797
  6.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难降解有毒废水实验研究,X703
  7.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养殖废水协同作用的研究,X703
  8. 硝化细菌应用基础研究,X703
  9.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表面改性及电极构型研究,TM911.4
  10. 基于底物类型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TM919
  11.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TM911.4
  12. 工厂化养殖水体的生物资源化处理研究,X703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法污泥消化与产电实验研究,X703.1
  14. 以葡萄糖为原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TM911.4
  15.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的建立及一株海洋细菌新种的分类鉴定,Q93
  16. 聚苯胺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TM911.45
  17. 微波预处理剩余污泥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X703.1
  18. 玉米秸秆在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中的转化和产电特性研究,X703.1
  19. 提高MFC产电性能及MFC处理抗生素废水实验研究,X787
  20. 生物电解产氢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动态解析,Q938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