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及QTL初步定位

作 者: 霍燕
导 师: 马鸿翔;王秀娥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小麦 茎腐病 苗期抗性鉴定 QTL 发病规律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镰刀菌(Fusarium)是危害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镰刀菌可以引起两种主要的小麦病害: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和茎腐病(Crown Rot)。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的重要举措。研究小麦茎腐病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以及遗传方式,对现有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发掘抗病QTL及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加深对小麦茎腐病的了解,对病害的预防,抗病品种的选育、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前人已报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筛选方法进行了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苗期接种鉴定的最优方法为苗期棉球接种法。对60份国内部分省市的选育推广品种(系)和22份国外引进的材料进行茎腐病鉴定的结果表明,鉴定的小麦种质资源中未发现茎腐病病情指数<10的高抗材料,病情指数10.1~20的中抗材料有13份,占总数的15.8%;病情指数介于20.1~30的中感材料有51份,占总数的62.1%;病情指数>30.1的高感材料有18份,占总数的21.9%。以同一禾谷镰刀菌株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赤霉病和茎腐病鉴定,结果表明两种抗性无显著相关性,茎腐病病情指数和赤霉病病小穗率的直线关系数仅为r=0.24。利用212个SSR标记分析了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共94个株系,利用241个SSR标记分析了扬麦158/CI1263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94个株系。2008年3月和2008年10月分别在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试验地进行茎腐病抗性鉴定。经病情调查显示,两个群体发病病情指数均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苏麦3号/白免3号群体两轮实验接种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4,扬麦158/C112633群体两轮实验接种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6。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方法的作图软件Joinmap3.0和MapQTL5.0进行数据分析。QTL定位结果表明,在2008年3月实验中,两个群体分别在3个染色体上检测到QTL,贡献率在11.3%-13.8%;在2008年10月实验中,苏麦3号/白免3号群体中在3个染色体上检测到抗性QTL,贡献率在8.9%-14.7%;扬麦158/CI12633群体中在4个染色体上检测到抗性QTL,贡献率在10%-12.5%。综合两次实验,在CI12633/扬麦158群体中4B,6B、7D和苏麦3号/白免3号群体的3B,5D,6B,7D染色体上发现茎腐病抗性QTL,其中以6B染色体的QTL在两个群体中均检测到且比较稳定。这些检测到的茎腐病抗性QTL与在该群体检测到的赤霉病抗性QTL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也进一步说明,小麦对茎腐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属于不同的抗性机制。本研究又进一步从小麦茎腐病发病规律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包括通过GFP荧光蛋白标记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进行的侵染过程路径观察,小麦茎腐病与纹枯病发病的关系等。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4  1. 小麦茎腐病及其抗性研究  10-12    1.1 小麦茎腐病研究意义  10    1.2 小麦茎腐病病原菌及病原学研究进展  10-11    1.3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11    1.4 小麦茎腐病抗性遗传研究现状  11-12  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12-17    2.1 亲本的选配  12    2.2 分离群体的类型和选择  12-13    2.3 主要分子标记技术  13-16    2.4 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16-17  3.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及应用  17-21    3.1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7-19    3.2 QTL作图在作物数量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  19-20    3.3 QTL作图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20-21  4.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21-24第二章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  24-30  1 材料与方法  24-26    1.1 供试材料  24    1.2 实验方法  24-26  2 结果与分析  26-28    2.1 禾谷镰刀菌接种后小麦幼苗发病症状  26    2.2 小麦茎腐病各种接种方法重复间相关分析  26-27    2.3 不同接种方法小麦茎腐病病情差异比较  27-28  3. 讨论  28-30第三章 小麦品种的茎腐病抗性鉴定筛选  30-36  1 材料与方法  30-31    1.1 供试材料  30    1.2 实验方法  30-31    1.3 抗性鉴定  31  2 结果与分析  31-34    2.1 两次接种鉴定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31    2.2 小麦种质资源茎腐病抗性表现与评价  31-32    2.3 小麦种质资源对茎腐病和赤霉病抗性差异  32-34  3 讨论  34-36    3.1 小麦茎腐病抗性评价  34-35    3.2 小麦茎腐病育种的亲本选用  35-36第四章 小麦茎腐病抗性QTL的SSR标记分析  36-46  1 材料和方法  36-38    1.1 供试材料  36    1.2 苗期抗病性鉴定  36-37    1.3 基因组DNA提取  37    1.4 SSR引物扩增基因型检测  37-38    1.5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8    1.6 QTL定位  38  2 结果与分析  38-44    2.1 苏麦3号/白免3号群体抗病性鉴定分析  39-40    2.2 扬麦158/CI12633群体抗病性鉴定分析  40-41    2.3 苏麦3号/白免3号群体中小麦茎腐病QTL分析  41-42    2.4 CI12633/扬麦158群体中小麦茎腐病QTL分析  42-44  3 讨论  44-46第五章 小麦茎腐病与纹枯病互作发病检测  46-50  1 材料与方法  46-47    1.1 供试材料  46    1.2 实验方法  46-47  2. 结果与分析  47-49    2.1 不同接种条件下小麦茎腐病和纹枯病的发病情况  47-48    2.2 接种顺序差异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  48-49  3. 讨论  49-50第六章 小麦茎腐病侵染路径研究  50-58  1 材料与方法  50    1.1 供试材料  50    1.2 实验方法  50  2. 结果与分析  50-55    2.1 Fg820-GFP致病力分析  50-52    2.2 禾谷镰刀菌侵染路径  52-55  3. 讨论  55-58第七章 全文结论  58-60参考文献  60-68附录  68-76致谢  76-7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8

相似论文

  1.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4.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5.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7.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8.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9.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10.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1.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2.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3.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4.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5.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6.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9.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20.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21.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