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文化产业化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 刘文颖
导 师: 武友德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区域民族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点 周城模式
分类号: G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前提下,经济文化一体化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文化产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创造力、特殊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产业增值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生力军。事实证明,和传统工业和农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具有社会教化和经济增值的双重功效。它成为国家和地区主导产业及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在于:第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非物质需求,这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从物质到精神需求转变的理论是相符的,也与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符;第二,文化产业巨大的经济增值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三,文化产业强大的产业联动性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于促进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除了经济效益动因外,它实施社会教化方面的动因更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强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文化产业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很多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更是当地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云南模式”的成功带动下,很多省份和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都有了大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日趋完善。诚然,相比发达省区,少数民族省区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发展较为落后。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民族文化产业正在紧跟世界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正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文化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个案,在对该村白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行系统的总结,对其存在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成果,通过白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周城模式”剖析,揭示了民族文化产业和区域民族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其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进步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部分对中外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总结,尤其是对云南省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为后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民族文化产业和区域民族经济的基本理论与范畴。通过对民族文化产业和区域民族经济的相关概念、特性、民族文化产业化的过程、途径以及障碍的阐述,对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对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文化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白族文化产业“周城模式”的发展现状,发现白族文化产业与当地白族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正相关性,文化产业作为区域民族经济成长中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民族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第四部分以“周城模式”为借鉴,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对本文论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1章 导论  11-2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3
  1.2 本文的创新点  13-14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4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6
  1.5 民族文化产业化研究综述  16-22
    1.5.1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16-17
    1.5.2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17-18
    1.5.3 国内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8-22
第2章 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22-49
  2.1 民族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  22-36
    2.1.1 民族文化  22-26
    2.1.2 民族文化产业化  26-27
    2.1.3 民族文化产业的特性  27-30
    2.1.4 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关键——资源向资本的成功转化  30-34
    2.1.5 民族文化产业化的途径——文化旅游业  34-36
  2.2 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36-39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36-38
    2.2.2 区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理论  38-39
  2.3 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  39-49
    2.3.1 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区域民族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必然性  40-41
    2.3.2 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区域民族经济发展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  41-46
    2.3.3 民族文化产业对经济活动主体——人的影响分析  46-49
第3章 大理市周城村白族文化产业化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49-85
  3.1 白族文化产业成为周城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分析  49-68
    3.1.1 自然条件好、水陆交通发达  49-51
    3.1.2 历史悠久,白族文化资源存量高  51-59
    3.1.3 多元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基础好  59-62
    3.1.4 旅游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广阔  62-63
    3.1.5 社区参与度较高,产业人力资源丰富  63-64
    3.1.6 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64-67
    3.1.7 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导向明确  67-68
  3.2 周城村白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评析  68-85
    3.2.1 扎染产业发展现状与周城经济发展研究  68-79
    3.2.2 白族服装业、文化餐饮业发展状况与周城经济发展研究  79-81
    3.2.3 其它潜力文化产业与周城经济发展研究  81-85
第4章 由"周城模式"引发的关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85-94
  4.1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85-89
    4.1.1 经营模式单一,规模经济难以成形  85
    4.1.2 生产主体缺乏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强势市场主体诞生困难  85-86
    4.1.3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弱,民族文化产业人才极为匮乏  86
    4.1.4 市场弹性大,消费者文化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多  86-87
    4.1.5 技术运用时机难以掌握,技术垄断成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87
    4.1.6 产业价值链利用不合理,经济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87-88
    4.1.7 缺乏响亮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88
    4.1.8 政府管理职能缺失,民族文化产业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88-89
  4.2 关于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民族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  89-94
    4.2.1 要充分、合理地发挥政府职能,调整产业政策,壮大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  89-90
    4.2.2 建立强势的龙头企业,组建大型的区域性民族文化企业集团  90-91
    4.2.3 集中一切优势要素扩大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  91
    4.2.4 做好各参与主体的利润分配,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91-92
    4.2.5 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突破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92-93
    4.2.6 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93-94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94-97
  5.1 基本研究结论  94-95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5-97
参考文献  97-100
附录  100-10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7-108
后记  108

相似论文

  1. 基于科技创新的辽宁省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F127
  2. 傣族贝叶档案在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视野下的发掘研究,G279.29
  3. 纳西族建筑文化与旅游创意地产的耦合效应研究,F592.7
  4. 对大力发展我区民族文化产业的探索,G124
  5.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G124
  6. 从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F091.91
  7.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品牌建设研究,F592.7
  8. 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口岸与口岸经济发展研究,F127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F832.6
  10.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及对策,F279.243
  11. 吉林省潜在经济增长点选择研究,F127
  12. 湖南省财政收入筹划研究,F812.7
  13. 区域经济增长点自组织评价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127
  14. 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作用研究,F124
  15. 中国建筑业事业组合研究,F426.9
  16. 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研究,G124
  17. 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技术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F124.3
  18.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增长点培育与风险规避机制研究,F127
  19.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和战略性产业选择,F127
  20.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