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构建

作 者: 王震卫
导 师: 江波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城镇中学 科技教育 理论探索 模式构建
分类号: G633.9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代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谁拥有未来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和改进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由于我国科技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在科技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现状之间,还不能达到一个理论研究、模式构建与应用之间的完美衔接。为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教育思想、中学科技教育体现的当前教育新理念、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学科技教育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总结了构建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原则与主要方法,探讨了各模式的总体特征,建构了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本文旨在构建“课程优势互补、程序优化设计、资源优化组合”的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系列模式,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创新,提高科技教育质的品位。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辅相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得益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映生辉的课程格局。构建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科技教育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创新设计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明确科技活动的性质和定位,开发科技活动的资源,构建城镇中学科技教育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制定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创新,探讨城镇科技教育环境的优化,实现科技教育个性化、人文化、大众化,促进科技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对培养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积极作用。该模式强调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科技教育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本文所构建的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7
  一、问题的提出  8-10
    (一) 科技教育的由来  8-9
    (二) 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现实意义  9-10
  二、国外研究现状  10-11
  三、国内研究现状  11-12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5
    (一) 城镇中学  12-13
    (二) 科技教育  13-14
    (三) 科技教育模式  14-15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7
    (一)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二) 研究的方法  15-17
第二章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理论基础  17-27
  一、“做中学”与“活教育”理论  17-18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19
  三、多元智能理论  19-21
  四、科学教育理论  21-23
    (一) 科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21
    (二) 科学教育的目标  21-23
  五、当前教育目标体现的新理念  23-27
    (一) 终身教育  23-24
    (二) STS教育  24-25
    (三) 合作学习与合作教育理论  25-27
第三章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现状  27-35
  一、调查的目标、对象、方式和内容  27-28
    (一) 调查的目的  27
    (二) 调查的对象  27
    (三) 调查方式  27-28
    (四) 调查内容  28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28-35
    (一) 城镇中学学生家庭背景调查结果分析  28-29
    (二) 学校和教师对科技教育的重视情况  29-30
    (三) 城镇中学学生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30-33
    (四) 城镇中学学生科技教育现状与家庭背景对比分析  33-35
第四章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构建  35-71
  一 科技教育的目标  35-39
    (一) 科技素养的含义  35-36
    (二) 科技素养的构成要素  36-38
    (三) 中学科技教育的目标  38-39
  二、科技教育的内容  39-42
    (一) 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39-40
    (二) 科学方法训练  40
    (三) 科技意识的教育  40
    (四) 科学精神和品质的培养  40-41
    (五) 中学科技教育的内容  41-42
  三、城镇中学科技教育模式的类型构建  42-71
    (一)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42-50
    (二)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课外活动模式  50-64
    (三) 城镇中学科技教育的创新模式  64-71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71-78
  一、结论  71-72
  二、建议  72-78
参考文献  78-80
附录  80-8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5-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G258.6
  2.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D64
  3. 青岛市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模式建构初探,R-4
  4. 论和谐社会中执行救助制度的构建,D926.2
  5. 辽宁省农业大学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G647.38
  6.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7.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初探,D925.1
  8. 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动态学习模式探究,G720-4
  9. “一主两翼”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视野下的大学全面教育观,G640
  10.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研究,G649.561
  11. 师范生科技素养培养探究,G650
  12. 中小学校外科技教师指导行为研究,G633.98
  13.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G633.2
  14. 阜新市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研究,F842.6
  15.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G647.38
  16. 企业营销项目化管理应用研究,F274
  17. 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教育研究,D632.4
  18. 凉山州联运与互动扶贫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F323.8
  19. 海洋区域开发组织模式研究,F127
  20. 海鹰物业公司信息服务模式研究,F293.33
  21.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合作联盟模式构建研究,F259.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