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卧底侦查行为的制度建构

作 者: 刘邦银
导 师: 杨可中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卧底侦查行为 当前的问题 制度建构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和恐怖犯罪等的日益猖獗,卧底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手段,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备受关注。但是卧底侦查应遵循怎样的程序,卧底侦查人员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上如何评价,卧底侦查人员的安全如何保障等内容都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填补我国卧底侦查行为的立法空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全文除导语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辨析了卧底侦查的概念。在比较卧底侦查与诱惑侦查、特情侦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基础上,界定了卧底侦查的定义,即卧底侦查是经特别挑选的刑事侦查人员,以隐蔽其原身份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潜伏于所要调查的犯罪对象的组织或者环境中,在合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暗中搜集与犯罪活动有关的证据和情报,提供给刑事侦查机关,以对抗特别危险且侦查难度较高的犯罪的一种秘密侦查行为。第二部分讨论了当前我国卧底侦查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刑事诉讼法》没有授予侦查主体运用卧底侦查的权力、《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笼统性方面,指出我国卧底侦查运用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然后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指出卧底侦查法律规范缺失产生的弊端;最后阐明了质疑卧底侦查正当性的几个观点。第三部分论证了卧底侦查的正当性和可罚性问题。首先从卧底侦查可能侵犯的法益、普通公众的伦理首先要求、侦查破案等角度分析了卧底侦查正当性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卧底侦查人员犯罪行为是否免责,即可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阐述了域外卧底侦查的立法考察。在对美国、德国及我国的台湾、澳门地区有关卧底侦查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后,就我国卧底侦查立法的模式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立法模式方面倾向于综合性立法,即把监听、跟踪、卧底侦查等秘密侦查行为一起归并入一部侦查权规制法中。第五部分探讨了对我国卧底侦查行为制度建构的思考。首先论述了侦查理念的转变,其次说明了如何选择我国卧底侦查的立法模式,再次认为卧底侦查立法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比例原则、用途正当性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最后讨论了我国卧底侦查立法的基本框架。该部分依据把卧底侦查纳入法治化轨道的思路,从卧底侦查的适用范围、实体性要件、程序性要件、卧底侦查员的选拔机制、对卧底侦查员的监督机制、对卧底侦查员的保护机制、对卧底侦查中所获证据的证明力规定、对被侦查者的救济机制等八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卧底侦查法制化的具体建议。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导言  10-11
第一章 卧底侦查概述  11-14
  第一节 卧底侦查的概念  11-12
    一、关于卧底侦查概念的争议  11
    二、笔者观点  11-12
  第二节 卧底侦查与相关概念辨析  12-14
    一、卧底侦查与诱惑侦查  12-13
    二、卧底侦查与特情侦查  13-14
第二章 当前我国卧底侦查存在的问题  14-19
  第一节 我国卧底侦查的运用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  14-16
    一、《刑事诉讼法》没有授予侦查主体运用卧底侦查的权力  14-15
    二、《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笼统性  15-16
  第二节 司法实践的状况  16-17
    一、审查监督机制的缺失  16-17
    二、不当卧底侦查的当事人缺乏必要的救济渠道  17
    三、证据材料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17
  第三节 对卧底侦查行为正当性的质疑  17-19
    一、卧底侦查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秘密侦查措施,有恣意侵犯公民权利的趋势  17-18
    二、卧底侦查中包含欺诈手段,有违司法诚信  18
    三、卧底侦查使侦查人员长期生活在高压、高风险的犯罪组织内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违人道主义原则  18
    四、卧底侦查进程不易监督控制,侦查人员可能变质,卧底侦查本身也可能被一些政客变相地利用为打压异己的手段  18
    五、卧底侦查占用大量司法资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18-19
第三章 对卧底侦查的正当性和可罚性问题的分析  19-24
  第一节 卧底侦查的正当性依据  19-22
    一、从卧底侦查可能侵犯的权益看,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当属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19-20
    二、从普通公众的伦理道德要求来看卧底侦查并未超出社会的容忍度  20
    三、从侦查破案的角度看,卧底侦查显然有其必要性  20-21
    四、综合各方面利益进行权衡,卧底侦查运用得当利大于弊  21-22
  第二节 卧底侦查犯罪行为的可罚性问题  22-24
    一、卧底侦查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依照法令的行为  22
    二、卧底侦查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依上级命令的行为  22-23
    三、卧底侦查人员的犯罪行为是紧急避险  23-24
第四章 域外卧底侦查的立法考察  24-28
  第一节 美国  24-25
  第二节 德国  25-26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  26-27
  第四节 我国澳门地区  27
  第五节 评析  27-28
第五章 关于我国卧底侦查行为制度建构的思考  28-44
  第一节 侦查理念的转变  28-30
  第二节 我国卧底侦查立法模式的选择  30-32
    一、我国卧底侦查立法模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30
    二、我国卧底侦查立法宜采取的模式  30-32
  第三节 我国卧底侦查基本原则的确立  32-34
    一、比例原则  32-33
    二、用途正当性原则  33
    三、司法审查原则  33-34
  第四节 我国卧底侦查基本框架的建构  34-44
    一、明确卧底侦查的适用范围  34-35
    二、构建卧底侦查的实体性要件  35-36
    三、构建卧底侦查的程序性要件  36-37
    四、确立卧底侦查员的选拔机制  37-39
    五、规范对卧底侦查员的监督机制  39-40
    六、完善对卧底侦查员的保护机制  40-42
    七、明确对卧底侦查中所获证据的证明力规定  42-43
    八、规制对被侦查者的救济机制  43-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8-49

相似论文

  1. 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923
  2. 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及制度建构,D925.2
  3. 论我国刑事侦查阶段律师先期介入制度的建构,D925.2
  4. 论证人保护,D925.2
  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构中的疑难问题研究,F323.89
  6. 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B82-0
  7. 刑事和解构建思路新发展,D925.2
  8.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与对策,D925.2
  9. 我国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制度建构,D922.1
  10. 基于YA集团的私企雇佣关系研究,F276.5
  11.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D925.1
  12. “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变革路径研究,F301.1
  13.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研究,D925.2
  14. 信访法治化研究,D632.8
  15.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律师在场权,D925.2
  16.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F842.6
  17. 我国票据无因性研究,D922.287
  18.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拒证权制度研究,D925.2
  19. 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F123
  20. 论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建构,F812.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