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解析狄金森诗歌中“天堂”的幻象

作 者: 白云
导 师: 容新芳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天堂”幻象 选辑诗人 基督教天堂 人间天堂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艾米丽·狄金森终身隐遁,生前创作了大约1800多首诗歌,除了少数几首在生前以匿名发表之外,她的大多数诗歌在她去世之后才得以整理和出版。她的诗歌以清新独特著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之她独特的个性和隐秘的生活,狄金森其人其诗越来越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如今,狄金森早已被看作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和最具有创新性的诗人之一。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狄金森研究的主要趋势,以此来阐明学术界对狄金森的认识正朝着人性化和正常化的方向发展。要对狄金森这位伟大的女诗人做出公正的评价,就要通过对其作品的正确解读来实现。随后,论文还借助爱默生有关“选辑诗歌”的说法,把狄金森直接定位为“选辑诗人”,即诗人的创作目的不是为了名利和迎合当时读者的口味,而纯粹为了追求不朽的艺术。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了“天堂”幻象的产生与《圣经》、加尔文主义及超验主义的关系。首先,诗人在浓厚的基督教氛围下长大,《圣经》是她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天堂”幻象首先来源于创世纪中“伊甸园”的创立和失落。其次,加尔文主义和超验主义对诗人产生的交互影响充分反映在她有关人生和艺术的诗歌里。总起来说,她对这二者的态度是一种“扬弃”。尽管她的诗歌中明显地带有这两方面的烙印,她最终既没有接受基督教中所承诺的“天堂”,也没有接受超验主义者所构建的“天人合一”的人间天堂。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诗人所追求的真正的理想天堂就存在于诗人的诗歌创作之中。在诗歌中诗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对创作和对异性的渴望,诗歌对她起到了情感宣泄的作用,从而减轻积郁的痛苦。不仅如此,诗人逐渐认识到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就是对永生的追求,艺术的乐园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天堂。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论文尝试对狄金森的“天堂”幻象进行概括而系统的阐述。内容不仅涉及对诗人产生重要影响的《圣经》、加尔文主义和超验主义的分析,而且涉及诗人自己对诗歌的看法。通过这一线索,人们才能对狄金森的艺术人生有更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人其诗做出准确而公正的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3
  1.1 Literary Review  7-10
  1.2 Emily Dickinson as "the Poet of the Portfolio"  10-13
Chapter Two The Rise of Her Paradisal Vision  13-34
  2.1 Her Understanding of Biblical Concept of Paradise  13-19
    2.1.1 "The Biblical Eden" as Paradise  13-17
    2.1.2 The Biblical Paradise Lost  17-19
  2.2 Her Understanding of Calvinistic Concept of Paradise  19-26
    2.2.1 Paradise Conferred  20-22
    2.2.2 Paradise Deferred  22-26
  2.3 Her Understanding of Emersonian Concept of Paradise  26-34
    2.3.1 Nature as "Paradise"  27-29
    2.3.2 Nature as "Mystery"  29-34
Chapter Three Paradise Regained in Poetry  34-51
  3.1 The Fulfillment of "Garden" as "Eden"  34-42
    3.1.1 The Poet as the "Posy"  34-36
    3.1.2 Poetry as "Posy"  36-39
    3.1.3 Imaginary Sexual Fulfillment in Her Poetry  39-42
  3.2 Poetry as "Relief"  42-44
  3.3 Poetry as "Belief" of Immortality  44-51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51-53
Reference Books  53-55
Bibliography  55-59
Acknowledgements  59-60

相似论文

  1. 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I712
  2. 独一无二的“大人物”:成长的代价,I106.4
  3. 走出创伤,I712.074
  4.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5. 经历·记忆·叙述,I712.074
  6.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7.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8.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10. 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I712.074
  11.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1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13.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14.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确定性,I712.074
  15. 解读《宠儿》中的颜色象征,I712.074
  16. 《我的安东尼亚》的叙事艺术,I712.074
  17.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18. 《自动钢琴》和《时震》中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研究,I712.074
  19.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20.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1.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