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作 者: 尹巍
导 师: 温兆海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苏曼殊 文学现代性 现代转型 审美主义 自叙性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的个人沉淀成为历史的沙石,铺垫了文学转型之路,苏曼殊就是其中之一。此论文从选题到构思都是依照文学史整合的思路,把苏曼殊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大历史背景中,以“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为理论依据,考察和阐释苏曼殊的译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审美转换之初的重要驿站作用。透过他放达的人生姿态和艰难的生存选择,我们将看到20世纪初文化——文学空间的多元化生态,它所打开的历史的包容性和复杂性会很大地丰富20世纪中国的思想内涵。除论文第一章绪论,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第二章是基于一个世纪以来政治革命和文化启蒙等文学史模式对苏曼殊的误读和曲解,从对身份的分析起,重新界定其思想和文本内涵,认为苏曼殊虽然曾经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经试图以体现东方智慧的佛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来启蒙民智,更执著追求“断惑证真、悟入真如”成为高僧大德,但是他最终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第三章是苏曼殊的文学翻译呈显了他从革命救国到启蒙救国再到审美人生追求的内在线索,它融会了苏曼殊个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悲歌,也是他以文字救赎自我、实现自我的体现。在这里的论述试图通过对其译学思想和史学意义的梳理,从而揭示文化冲突中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认定苏曼殊“重艺术、轻功利”的审美理念和翻译实绩成为导引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浪漫之桥”。第四章是从浪漫主义文学的审美特质出发,探讨了苏曼殊小说旁文本在自叙性的叙述模式和主体性、抒情性、感伤性等艺术形态方面对古典文学的超越和对五四抒情文学的滥觞及勃兴的重要意义,为五四“自叙传”等抒情小说的历史性特征做出了寻根追源的求证。苏曼殊通过他的作风和艺术,体现了旧时代的中国文学传统和西方的新鲜的鼓舞人心的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论文的结论是从宏观的整体性视角对苏曼殊文学所包容的历史价值内蕴做的总结。总之,本论文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在重塑苏曼殊的文学史地位上将会呈现出自己的新意,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共时性多元空间对象,重新评价苏曼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全文目录
前言 5-7 摘要 7-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绪论 12-15 1.1 论文目的及意义 12 1.2 目前研究状况 12-13 1.3 主要依据及可行性 13-15 第二章 苏曼殊复杂生存体验与其主体人格建构 15-23 2.1 成长转折与早期思想形成 15-19 2.1.1 孤苦无依的童年岁月 15-16 2.1.2 宛转曲折的革命道路 16-18 2.1.3 半僧半俗的求佛之旅 18-19 2.2 从佛门高僧到审美主义者 19-23 2.2.1 拒绝平庸的人生选择 19-20 2.2.2 对于文学的审美追求 20-23 第三章 苏曼殊的译学思想与20世纪初现代审美形态 23-33 3.1 苏曼殊的译学背景及领域 23-25 3.1.1 苏曼殊的译学背景 23-24 3.1.2 苏曼殊的译学领域和出版情况 24-25 3.2 苏曼殊的译学理论与相关批评 25-28 3.2.1 当时相关的翻译理论 25-26 3.2.2 苏曼殊的翻译理论 26-28 3.3 苏曼殊译学的现代价值 28-33 3.3.1 “超功利”文艺观的显现 29-30 3.3.2 开拓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事业 30-31 3.3.3 探求中外文学比较方面 31-33 第四章 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勃兴 33-43 4.1 苏曼殊小说创作的自叙性 33-34 4.1.1 小说创作自叙性的表现 33-34 4.1.2 自叙性小说创作选择的原因 34 4.2 占典文学抒情传统的现代转换 34-38 4.2.1 古典诗词对其文本构成的影响 34-36 4.2.2 古典诗词抒情现代转换的表现 36-38 4.3 苏曼殊小说中的现代悲剧意识 38-43 4.3.1 现代悲剧意识的理论构建 38-39 4.3.2 现代悲剧意识的文本体现 39-43 结语 43-45 参考文献 45-49 致谢信 49-50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50
|
相似论文
- 益阳传统竹编工艺流程及其现代化转型,J528.5
- 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传统畜牧经济的现代转型研究,F326.3
- 藏族民事习惯法调查与研究,D923
- 晚清创作与现代叙事意识的觉醒,I207.42
- 翻译他者,构建自我,I046
- 高中选修课教材《论语选读》研究,G633.3
- 传统孝道伦理探究,B823
- 天津救济院研究(1929-1937),K292
- 论意识形态、诗学对苏曼殊翻译《惨世界》的影响,H315.9
- 从操纵角度看苏曼殊译拜伦诗歌,H315.9
- 梁漱溟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B26
- 宗教视域中的审美世界,I206.6
- 张恨水与现代通俗文学品格的建构,I207.42
- 传统的再造,B823
- “新时期”蒙古语小说中的现代性想象,I207.42
- 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研究,F299.2
- “难言之恫”与“悲欣交集”,I206.5
- 传承与拓展,J209.2
- 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J825
- 苏曼殊小说“六记”之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