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 者: 钟丽霞
导 师: 袁宜勤;吴清明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
关键词: 痉孪型小儿脑瘫 张力平衡针法 运动能力评定 痉挛状态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针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6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并等量随机地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张力平衡针法的基础上加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方法,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之运动能力评定以及现代康复医学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于治疗前和2、4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痉挛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和治疗2、4疗程后运动能力积分,治疗组分别为9.42±3.38、10.23±3.36、12.98±3.25,对照组分别为9.47±3.35、10.05±3.22、11.37±2.82。和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2、4疗程后的运动能力积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疗程后运动能力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4疗程后运动能力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2、4疗程后两组间比较痉挛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的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4疗程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疗程后痉挛状态的恢复有显著性意义,但2疗程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根据运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3%,对照组显效率为23.3%,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张力平衡针法针刺治疗能提高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显效率,并能有效地缓解痉挛状态,提示其可能是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8 引言 8-9 正文 9-28 1. 资料与方法 9-15 1.1 临床资料 9-10 1.2 诊断标准 10-12 1.3 治疗方法 12-14 1.4 观察内容 14-15 1.5 统计方法 15 2. 结果与分析 15-18 2.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15-16 2.2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 16-17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7 2.4 临床疗效与年龄、性别比较 17-18 3. 讨论 18-28 3.1 现代医学对小儿脑瘫及其肌痉挛状态的相关认识 18-21 3.2 中医对小儿脑瘫及其肌痉挛状态的认识 21-24 3.3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机理探讨 24-28 结论 28-29 致谢 29-30 参考文献 30-33 附录 33-50 附录一 改良Ashworth量表 33-34 附录二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运动能力评定标准 34-36 附录三 临床观察表 36-50
|
相似论文
-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PKA水平影响的研究,R246
- 透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R246
- 针刺锥体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R246.1
-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R246
- 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R246.6
- 枳实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研究,R255.2
- 头针快速提插捻转法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R246
- 梅花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R246.1
- 中医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R244.1
-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R277.7
- 补肾通督法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R246.4
- 经筋论治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及疗效康复评定研究,R246.6
- 温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R246.1
- 恢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R246
-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IP_3、DAG含量影响的研究,R245
-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cAMP、cGMP含量影响的研究,R245
-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PKC水平影响的研究,R245
-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R743
- 电针拮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