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兴安岭原麝的生境选择

作 者: 张海龙
导 师: 吴建平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原麝 生境选择 影响因子 大兴安岭
分类号: S865.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5年和2006年在大兴安岭呼中地区采用机械布点法随机设置样线,对原麝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夏秋季共设256个样方,其中原麝利用样方77个,冬春季共设256个样方,其中原麝利用样方130个,采用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独立样本U检验的结果表明:原麝夏秋季喜欢活动在乔木密度小、郁闭度低、坡度较陡且隐蔽度高的生境中;卡方(Chi-square)检验的结果表明:原麝夏秋季偏好远离人为干扰的中上坡位、接近碎石坡和水源的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针阔混交林中;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前6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7.277%,可以较好地反映原麝生境特征,因而将原麝夏秋季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干扰因子、林型因子、坡度因子、水源因子、空间因子和郁闭度因子。原麝冬春季喜欢活动在相对海拔高、乔木密度小、雪层浅、坡度陡且喜食食物丰富的区域;对植被类型、坡位、坡向、距水源距离、距人为干扰距离、动物干扰和碎石坡7个名词性变量采用卡方(Chi-square)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原麝冬春季喜欢选择远离水源、人为和天敌干扰、接近碎石坡的中上坡位、有针阔混交林的阳坡生境;对以上14个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2.318%,可以较好地反映原麝生境特征,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原麝冬春季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空间因子、干扰因子、坡向因子、坡位因子、食物因子和倒木因子。原麝夏秋季和冬春季生境选择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坡位、坡向和距水源距离上。夏秋季原麝更倾向于选择接近水源位于中上坡位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冬春季则较多的倾向于选择远离水源、阳坡有碎石坡的针阔混交林。在灌丛盖度、隐蔽度、食物丰富度和倒木因子的选择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5
  1.1 麝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7-13
    1.1.1 麝的分类  7-8
    1.1.2 中国麝属动物的形态特征  8-9
    1.1.3 麝种群及数量变动  9
    1.1.4 麝的经济价值  9-10
    1.1.5 麝的生境选择的研究  10-12
    1.1.6 致危因素  12-13
  1.2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5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5-21
  2.1 自然地理概况  15-18
    2.1.1 地理位置  15-16
    2.1.2 地质地貌  16
    2.1.3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16-17
    2.1.4 水文  17
    2.1.5 气候  17
    2.1.6 植被分布  17-18
  2.2 生物资源及保护对象概况  18-21
    2.2.1 植物资源  18
    2.2.2 野生动物资源  18-21
3 研究方法  21-25
  3.1 外业准备  21
  3.2 样线—样方布设  21
  3.3 生境因子测量  21-22
  3.4 数据分析方法  22-25
    3.4.1 独立样本U检验  22
    3.4.2 卡方(Chi-square)检验  22-23
    3.4.3 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23
    3.4.4 判别分析  23-25
4 结果  25-39
  4.1 原麝夏秋季生境选择  25-28
    4.1.1 数量型变量的U检验  25
    4.1.2 名词性变量的?~2检验  25-26
    4.1.3 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26-28
    4.1.4 逻辑斯谛回归  28
  4.2 原麝冬春季生境选择  28-32
    4.2.1 数量型变量的U检验  28-29
    4.2.2 名词性变量的?~2检验  29-30
    4.2.3 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30-32
  4.3 原麝夏秋季与冬春季生境选择的比较  32-34
    4.3.1 数量型变量的t检验  32
    4.3.2 名词性变量的判别分析  32-34
  4.4 各生境因子之间关系的比较  34-39
    4.4.1 植被类型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34
    4.4.2 坡位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34-35
    4.4.3 碎石坡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35-36
    4.4.4 坡向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36-37
    4.4.5 动物干扰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37
    4.4.6 食物丰富度与植被类型、碎石坡的关系  37-39
5 讨论  39-43
  5.1 原麝生境选择  39-41
  5.2 大、小兴安岭原麝生境选择的比较  41-43
6 结论  43-44
7 原麝保护对策  44-46
  7.1 建立麝自然保护区,加强麝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4
  7.2 加强科研投入,全面提高人工养麝技术水平  44-45
  7.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把麝香产品标识纳入法制程序  45
  7.4 加强管理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45-46
参考文献  46-50
附录  50-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1-52
致谢  52-53

相似论文

  1.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2.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3. 大兴安岭新林地区樟子松树轮δ13C的气候意义,S791.253
  4.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5. 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价理论研究,G642.0
  6.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Q93
  7. 面向服务类型的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TP393.08
  8.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章臭蛙与花臭蛙繁殖期的生境选择与种群动态研究,Q958
  9. 藻毒素产生影响因子、化感抑制及预测模型研究,X52
  10. 竹材木质素降解菌营养调控及产酶影响因子研究,TQ925
  11. 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规律及预防对策的研究,S762
  12.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S158
  13.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S153
  14. 湖北石首麋鹿生境选择及种群动态,Q958
  15. 扎龙湿地恢复初期春季黑翅长脚鹬与白腰草鹬的觅食生境选择,Q958
  16. 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垂直分布研究,S153.6
  17. 协同任务管理系统研究,TP315
  18. 光合菌群产氢特性及其秸秆发酵制氢初探,X172
  19. 黄河三角洲繁殖东方白鹳生境选择和环境容纳量分析,Q958
  20.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与种源试验研究,S791.247
  21. 基于小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其影响因子的尺度相关分析,S153.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狩猎、野生动物驯养 > 各种野生动物驯养 > 药用动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