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剪跨比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作 者: 李红霞
导 师: 叶敬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结构工程
关键词: 剪跨比 转换梁 钢筋混凝土 抗剪承载力 试验研究 配筋方式
分类号: TU37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转换梁是承托上部结构全部荷载的重要构件,由于上部结构的灵活布置经常使其处于小剪跨比的受力状态。对于剪跨比λ≤1的无腹筋梁和剪跨比λ≤1.5的有腹筋梁多发生斜压破坏,并且破坏发生在剪跨区段。发生在剪跨段的破坏对梁式转换层结构来说是意味着整个上部结构的破坏,应该设法避免。目前解决小剪跨比受力状态的转换梁的方式有三种,即1)增大梁截面2)加腋3)加密箍筋,这些方式虽然是目前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根据斜压破坏的特点,充分利用斜压破坏的高承载力,通过改变配筋方式增加剪跨段的延性,即利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解决小剪跨比转换梁发生斜压破坏的脆性问题。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1、理论分析找出合理的配筋方式;2、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验证配筋方式的合理性;3、通过三根配筋不同的有腹筋梁,采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剪跨比为1.1进行试验,深入研究有腹筋简支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改变配筋方式对简支梁裂缝形态、破坏形态、极限抗剪承载力的影响。4、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对梁的裂缝延伸和开展、各钢筋测点的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细致的量测,进而找出改变配筋方式对有腹筋简支梁剪跨段的延性影响。文中还将试验实测值与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剪设计公式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所得出的研究主要结果:1、在剪跨段配置水平箍箍对梁的延性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改变了梁的破坏位置和破坏形态;2、腰筋明显提高了有腹筋简支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对梁的初裂荷载也有提高。
|
全文目录
目录 5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7-26 1.1 研究背景 7-10 1.2 文献综述 10-21 1.2.1 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文献综述 10-11 1.2.2 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的约束机理 11-12 1.2.3 关于纵筋率对混凝土梁抗剪强度影响的研究 12-17 1.2.4 对纵筋抗剪机理的探讨 17-19 1.2.5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概念 19-20 1.2.6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受力机理 20-21 1.2.7 我国现行规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足 21 1.3 本课题特点 21-22 1.4 研究的目的 22-23 1.5 研究的可行性 23-24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1.7 研究的意义 24-26 第二章 试件的设计依据 26-35 2.1 试件的初步设计 26-30 2.1.1 影响混凝土抗剪的因素 26-29 2.1.2 试件的设计思想 29-30 2.2 试件设计的理论依据 30-34 2.2.1 文献依据 30-31 2.2.2 王命平,王新堂《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计算》 31-33 2.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值 33-34 2.2.4 计算值的比较 34 2.3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基于ANSYS的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35-51 3.1 有限元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研究中的发展、应用 35-36 3.2 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36-39 3.3 混凝土试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9-44 3.4 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结果 44-50 3.4.1 试件梁的挠度比较分析 44-47 3.4.2 钢筋应力图比较分析 47-49 3.4.3 试件梁应力云图比较分析 49-50 3.5 本章小结 50-51 第四章 试验方案 51-63 4.1 试件的设计 51-53 4.1.1 试件的设计 51-52 4.1.2 材料的性能 52-53 4.2 试验加载方案 53-57 4.2.1 试验加载装置 53-55 4.2.2 试验加载制度 55-56 4.2.3 加载措施 56 4.2.4 试件的失效准则 56-57 4.3 试验的量测内容及方法 57-60 4.3.1 量测的主要内容 57 4.3.2 应变片测点的布置及裂缝观测 57-60 4.4 测点及试件制作 60-63 4.4.1 应变片的粘贴 60 4.4.2 钢筋绑扎 60-61 4.4.3 模板的制作 61-62 4.4.4 试件的浇注与养护 62-63 第五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63-85 5.1 试验现象 63-78 5.1.1 试件梁一试验现象 63-67 5.1.2 试件梁二试验现象 67-73 5.1.3 试件梁三试验现象 73-78 5.2 试验结果分析 78-85 5.2.1 开裂荷载比较 78-79 5.2.2 极限荷载比较 79 5.2.3 挠度比较 79-82 5.2.4 各配筋形式的钢筋应变 82-85 第八章 主要结论、后续工作及展望 85-89 6.1 主要结论 85-86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86-89 致谢 89-90 参考文献 90-93 附录 93-94
|
相似论文
- 玉米对生种子脱粒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S226.1
- 500MPa级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TU375.1
- 综合通信车电磁兼容设计,TN03
- 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试验研究,TB61
- 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微细颗粒物净化用滤料的性能试验研究,TU834
- 不同设计参数下异形截面柱位移延性研究,TU375.3
- 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TU352.11
- 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TU275
- 竖向荷载作用下带落地墙的转换梁受力性能研究,TU973.2
- 船用泵水润滑轴承润滑性能试验研究,TH133.3
- 带浮力块的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特性研究,TB123
- 国内外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对比分析,U448.14
- 电梯滑动导靴系统的摩擦特性及能耗研究,TU857
- 国内外铁路工程结构设计方法比较分析,U21
- 自升式钻井平台RAO及拖航试验研究,U674.381
-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界面剥离损伤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TU375
- 子弹侵彻钢筋混凝土的数值模拟研究,TU375
- 汽车ABS高速电磁阀的动态特性研究,U463.526
- 钢筋混凝土T梁斜截面粘钢加固后可靠度,U441
- 钢筋混凝土梁桥承载力快速检评方法与承载力分析程序开发,U441
- 沥青路面再生研究,U4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