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
作 者: 赵大海
导 师: 徐敦广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有机结合
分类号: J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民族音乐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民族唱法的发展趋势尤为引人关注。民族唱法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延伸,不断凝炼,如今民族唱法已发展成为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身的声乐艺术。在民族唱法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唱法不但继承了传统声乐的演唱精髓,而且还借鉴和吸取美声唱法的科学演唱方法,正是因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才促使民族唱法的高速科学发展。本文围绕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展开研究与分析,自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民族唱法就与美声唱法不断的发生碰撞与融合,建国以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百花齐放,洋为中用”的主导文艺思想指引下,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在深入挖掘传统声乐的精髓的同时,开始广泛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这一时期涌现出以吴雁泽为代表的多位声乐艺术家,中西合璧的艺术成果崭露头角。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交流全面展开,音乐文化交流更显突出。这一时期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是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出现了大面积融合的趋势,民族唱法也有了较大发展与改变,从演唱技巧、音色变化、演唱作品难度、民族唱法理论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这给民族唱法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9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美声唱法的传入 9-12 (一)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9-10 1. 中国民族声乐界定 9 2. 中国民族声乐概述 9-10 (二) 美声唱法的传入对民族声乐的最初影响 10-12 二、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12-14 (一) 民族声乐的继承性与民族性 12 1. 民族声乐的继承性 12 2.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 12 (二) 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12-14 1. 美声唱法的科学性 12-13 2. 美声唱法的时代性 13-14 三、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意义 14-21 (一) 优化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14-17 1. 民族唱法比以往更为科学合理 14-15 2. 美声唱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15-17 (二) 体现了民族声乐的时代特征 17-19 1. 体现了科学化的社会进程 17-18 2. 体现了民族声乐的时代特征 18-19 (三) 推动了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 19-21 1. 民族唱法的歌曲艺术表现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19-20 2. 民族唱法的歌曲创作题材更为广泛 20-21 四、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优化成果 21-25 (一) 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21-22 (二) 培养了大量的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人才 22-25 1. 民族声乐女声代表性人物及代表作 22-23 2. 民族声乐男声代表性人物及代表作 23-25 结语 25-26 参考文献 26-28 后记 28-29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29
|
相似论文
- 跨界、融合、创新,J616
- 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J905
- “曲高”不一定“和寡”,J616
- “兼容并蓄”——彭媛娣教授声乐教学初探,J616
- 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J616
- 对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的若干理解和体会,J616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616
- 四代白毛女扮演者演唱风格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616
- 论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价值,J616-4
- 无机氚与有机氚浓度及其所致辐射剂量研究,R144
- 戏曲旦角演员的发声研究及教学对策,J812
- 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洋为中用”,J616.2
- 宋一美声唱法教学艺术初探,J616
- 以《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论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J616
- 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J616
- 薛红平声乐教学之特色,J616-4
-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J616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J825
- 乌兰托嘎声乐作品艺术风格解读,J616
- 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J616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声乐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