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易学哲学

作 者: 李学卫
导 师: 乔根锁
学 校: 西藏民族学院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先秦易学哲学 《周易》
分类号: B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认识世界离不开主客二分意识和逻辑思维。不存在没有主体意识、客体意识的人,也不存在没有主体、客体意识的认识过程。中国先民追求“天人合一”,不等于中国先民没有主体意识。以人观人、以物观物、以天观天,并不是没有主体意识。中国先民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思考、判断、要推理,当然有自己的因果逻辑。中国先民在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候早就有了抽象的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的意义早就超越了自然界元素说。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朴素,但形态成熟,西方近现代哲学具有现代性,但发展并未成熟,后现代主义洗礼后的西方哲学一样会重视人的价值。就人类思维方式来说,思维方式总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再发展到数理模型思维,然后在更高的层面上继续发展。中国传统哲学是这样,西方现代哲学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的描述注重过程,具有动态整体性,它对世界的结构描述比较模糊和抽象。西方哲学对世界的描述注重结构,具有静态精确性,它对世界的过程描述比较模糊和抽象。马克思总结人类早期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时说:“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它一方面积极消灭宗教,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来说,它自己还只会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周易》的哲学思想也正是在中国上古卜筮文化中产生,并在其中发展壮大。人类的社会实践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理性的极限处人们不得不诉诸超验的感性。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这就给占测术留下了生存空间。占测术正是先民把握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可贵尝试。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虽可用于占筮,然其中含有先民卓越的理性思考。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理性的预测行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愈来愈大,非理性的预测行为的作用愈来愈小。《周易》卦爻辞的构筑不再以吉凶为核心,而是以神道设教的形式教导人们通过修德趋吉避凶。《周易》卦爻辞重德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性崛起的里程碑。可以说《周易》本政教典训之书,卜筮为其外壳、形式和功用之一,并非作易之唯一目的。西周以降,其占筮参考作用不断下降,至西汉京房纳甲说流行后,占筮者既很少引用《周易》卦爻辞解卦,其作为占书的参考作用消失殆尽。《周易》在春秋时已经具有决策国事和辅助政教等职能。此后,其义理方面功用不断发展,中经《易传》作者哲理化发挥后,至汉初,《周易》终被儒者尊为五经之首,易学经传著作遂成为后世儒者发挥学术思想的诠释核心文本。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引言  9-17
第一章 卜筮源流  17-39
  第一节 相关术语的解释和界定  17-27
  第二节 占卜的历史发展  27-30
  第三节 占筮的历史发展  30-33
  第四节 卜筮异同  33-39
第二章《周易》的体例  39-110
  第一节《周易》概述  39-51
  第二节《周易》的体例  51-110
第三章《左传》、《国语》筮例研究  110-145
  第一节《左传》、《国语》占筮例分析  114-133
  第二节 关于《左传》、《国语》筮例中的“之八”问题的探讨  133-136
  第三节 春秋易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136-145
第四章 《易传》对《周易》的解说  145-188
  第一节《易传》概述  145-155
  第二节《易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55-179
  第三节 战国时期学者对《周易》的探讨及《周易》的继续流传  179-188
第五章 《周易》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188-238
  第一节 先秦易学范畴及其辩证思维  188-208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  208-225
  第三节《周易》的思维方式  225-229
  第四节 先秦易学——理性之路上的里程碑  229-238
参考文献  238-243
附录  243-255
致谢  255-2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256

相似论文

  1. “前四史”引《易》考谕,B221
  2. 郭篯龄《周易从周》研究,B221
  3. 龚原《周易新讲义》研究,B244
  4.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5.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尝试与创新,B26
  7. 融通与判定—牟宗三“哲学演讲录”研究,B26
  8. 胡瑗《周易口義》研究,I206.2
  9. 《周易》词类研究,H141
  10. 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B221
  11. 牟宗三易学思想探析,B26
  12. “和为贵”何以在先秦时期产生,B222
  13. 《论衡》引《易》考论,B234
  14. 王船山对《周易》忧患意识的阐释及其在史论中的体现,B249.2
  15. 马王堆帛书《周易》考释,B221
  16. 从“吉”、“凶”两断辞看《周易》的价值取向,B221
  17. 《周易》词汇研究,B221
  18. 《周易》与《文心雕龙》——兼论以“阴阳”观念为基点的风格论,I206.2
  19. 从隐到索隐,I206.2
  20. 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B22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诸子前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