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自在人”人性假设的激励模型研究

作 者: 张梦
导 师: 吴声怡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自在人”人性假设 S激励理论 自在契约 激励模型
分类号: C9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20世纪10年代起至今,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百多年历史轨迹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激励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逐渐发展壮大。然而传统的激励理论在时代的发展中已经无法适应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员工需求,以及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激励理论融入新的因素,我们也要根据管理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新的理论与手段。在实践方面,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很少能停下来仔细思考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共同终极目标之间的问题,只是单纯地趋向对利益的追求,对员工的激励只是浮于表面。而员工作为企业主体,他们的满足感与归属感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对于人性本质的探讨要作为激励研究的重点。而人性是复杂的,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人性假设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总结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自在人”人性假设,从组织激励的源头,即员工终极的自在需求入手,提出自在契约的概念,重新构建了S激励理论体系,为激励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除引言和研究结论与展望以外,有如下五个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回顾与分析,对自在相关情感的激励因素进行综述,界定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等相关概念,归纳不同人性假设下对应的激励方式,为“自在人”人性假设下S激励理论的提出与激励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对东西方的人性假设进行总结,回顾“自在人”人性假设与S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自在人”人性假设进行重新梳理,将其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概括,并借助需求层次理论对“自在”的概念加以具体解读,进而得出S理论的四个核心管理要义,为下文激励理论的提出提供启示。第三部分,对S激励理论进行系统分析,首先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入手,得出我们的管理预期是减小矛盾,达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接着基于对激励中存在误区的分析,提出S激励理论的内涵,即注重精神激励的快乐管理。最后针对管理中的矛盾与两者间的精神共鸣,界定自在契约的概念。第四部分,“自在”激励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满足员工自在需求和造成工作动机的激励因素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得出满足员工自在需求的17个激励因素,与5个激励维度,为其激励模型的形成提供事实依据。第五部分,S激励理论的模型研究与应用探讨。针对前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构建S激励模型,探讨模型中每一个维度的内涵,并归纳模型中组成的三组激励方式。接着构建S激励模型在组织中的应用流程图并进行分析,最后对S激励模型为企业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引言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1.3 研究现状述评  13-18
    1.3.1 人性假设的研究现状  13-14
    1.3.2 对激励因素的研究  14-16
    1.3.3 对激励体系的研究  16-18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19
    1.4.1 研究内容  18
    1.4.2 研究方法  18-19
  1.5 技术路线  19-20
2 关于人性假设与激励的理论考察与分析  20-28
  2.1 人性假设的发展  20-21
    2.1.1 “经济人”假设  20
    2.1.2 “社会人”假设  20
    2.1.3 “自我实现人”假设  20-21
    2.1.4 “复杂人”假设  21
  2.2 激励理论相关理论基础  21-24
    2.2.1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21-22
    2.2.2 与人性相关的激励理论  22-24
  2.3 不同人性假设影响下的激励机制  24-26
    2.3.1 “经济人”假设下的物质激励模式  24
    2.3.2 “社会人”假设下的精神激励模式  24-25
    2.3.3 “自我实现人”假设下的工作激励模式  25
    2.3.4 “复杂人”假设下的差异化激励模式  25-26
  2.4 激励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26-28
    2.4.1 以创新理念为中心  26
    2.4.2 以企业员工为主体  26
    2.4.3 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26-28
3 “自在人”假设及其 S 理论审视  28-38
  3.1 “自在人”假设:S 管理观的理论假说  28-31
    3.1.1 东西方文化下“自在人”的人性启示  28-30
    3.1.2 “自在人”假设提出背景  30
    3.1.3 “自在人”假设的重新定义  30-31
  3.2 “自在人”假设及 S 理论要义  31-35
    3.2.1 “自在人”角度下马斯洛需求理论升华  31-33
    3.2.2 “自在人”假设下 S 理论要义  33-35
  3.3 S 理论原理对员工激励的启示  35-38
    3.3.1 禅商境界的管理理念  35-36
    3.3.2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6
    3.3.3 注重文化的企业氛围  36-38
4 基于 S 理论的激励理论研究  38-47
  4.1 S 激励理论的构建前提  38-40
    4.1.1 管理中的主要矛盾  38-39
    4.1.2 S 理论的管理预期  39-40
  4.2 S 激励理论的提出  40-43
    4.2.1 激励中存在的误区  40-41
    4.2.2 S 激励理论的提出与界定  41-42
    4.2.3 S 激励理论的解读  42-43
  4.3 自在契约的建立  43-47
    4.3.1 从劳动契约到精神契约  43-44
    4.3.2 企业价值观引导  44-45
    4.3.3 自在契约的构建  45-47
5 S 激励模型实证研究  47-58
  5.1 研究变量与定义  47-48
  5.2 问卷调查  48-49
    5.2.1 调查对象  48
    5.2.2 问卷编制  48-49
  5.3 数据分析与讨论  49-56
    5.3.1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49-50
    5.3.2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50-54
    5.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54
    5.3.4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55
    5.3.5 相关性分析  55-56
  5.4 问卷调查的主要结果  56-58
6 S 激励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8-67
  6.1 S 激励理论的五维模型  58-61
    6.1.1 S 激励模型五维因素  58-60
    6.1.2 S 激励模型的三组激励方式  60-61
  6.2 S 激励模型应用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61-63
    6.2.1 S 激励模型的应用原则  61-62
    6.2.2 S 激励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  62-63
  6.3 S 激励模型的应用流程  63-65
    6.3.1 S 激励模型应用成型阶段  64
    6.3.2 S 激励模型应用作用阶段  64
    6.3.3 S 激励模型应用反馈阶段  64-65
  6.4 S 激励模型应用的对策建议  65-67
    6.4.1 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65
    6.4.2 立足员工以人为本  65-66
    6.4.3 信任员工参与决策  66
    6.4.4 合则共赢知足常乐  66-67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67-69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7
  7.2 存在不足与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2
附录 员工自在感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72-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激励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G641
  2. 中小学学生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G635.1
  3.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F276.6
  4.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激励研究,G717.2
  5. 基于回放场景的足球视频精彩镜头检测,TP391.41
  6. DL集团下属各子公司经营者薪酬设计,F224
  7. 众明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激励机制研究,F426.6
  8. 非对称信息下医患关系协调机制的研究,R197.3
  9. 南京市机关公务员与中小学教师激励措施选择偏好的比较研究,G635.1
  10.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G645.1
  11. 内蒙古电力公司薪酬改革项目设计与应用研究,F426.61
  12. 心理学理论在薪酬福利设计中的应用,F272.92
  13. 奖励性规范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14. 高校非教学人员激励机制研究,G647
  15. 异地办学独立学院教师激励个案研究,G647
  16. 开口薄壁砼肋拱平转阶段动力特性研究与稳定分析,U448.22
  17. 新疆高职教师激励机制创新策略研究,G715
  18. 基于心理契约的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19. 论房地产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F293.3
  20. 偷逃税的有效治理问题研究,F812.42
  21. 工商银行潍坊分行员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P311.5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管理学 > 管理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