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

作 者: 林茹
导 师: 陈东平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银企关系 信贷风险 影响机制
分类号: F8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银行信贷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有资金投资在企业生产中越来越少,信贷资金投资则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正是因为这种经营资金方式的出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直接与银企之间的关系系在一起,换句话说,银企关系是否良好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摸索过程中,经历了传统银企关系时代、传统银企关系向现代银企关系过渡时代以及现代银企关系建设时代几个环节。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经验,我们发现这三种银企关系相对应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别表现出不可规避、可分散以及可控制等状态,所以研究银企关系对破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正是该原因,论文提出的“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课题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从银企关系研究商业银信贷风险抑制的文献较多,但多是从银行或企业单方角度进行阐述。实际上,银企关系中的银行与企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因此,就其中单方进行的信贷风险抑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不可适用的。本文则尝试用生物学“共生”概念来描述银企关系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论文首先分析银行与企业的共生系统,该系统是由共生行为和共生组织形式构成,根据本文研究一共有16种情况,我们重点考察其中三种并将它们与经济发展时期相对应,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散、转移和规遥情况得出结论: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偏利间歇式共生”是不利于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当社会经济处于转轨时期,“非对称互惠连续性共生”银企关系改进了信贷风险,但是这种共生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能够最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抑制的渠道。本文通过论证分析不同银企关系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理和抑制效果,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对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信贷风险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导言  9-17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0-13
    1.2.1 软预算约束与信贷风险抑制  10-11
    1.2.2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抑制  11
    1.2.3 准债权约束与信贷风险抑制  11-12
    1.2.4 新型银企关系与信贷风险抑制  12
    1.2.5 对上述文献的简要评述  12-13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4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4-17
第二章 银企共生探讨  17-23
  2.1 共生的基本定义及分类  17
  2.2 银企关系本质是“共生”关系  17-18
  2.3 银企共生行为关系分析  18-20
  2.4 银企共生组织关系分析  20
  2.5 银行与企业共生条件分析  20-23
第三章 共生视角下银企关系对风险抑制的影响  23-35
  3.1 计划经济时“偏利间歇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23-25
    3.1.1 计划经济下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23
    3.1.2 计划经济下传统共生银企关系的特征  23-24
    3.1.3 “偏利间歇式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24-25
  3.2 过渡时期中“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25-27
    3.2.1 过渡时期中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26
    3.2.2 过渡时期银企关系的特征  26-27
    3.2.3 “非对称互惠连续性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27
  3.3 现代市场经济下“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27-31
    3.3.1 现代市场经济下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27-28
    3.3.2 现代市场经济下银企“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的特征  28-29
    3.3.3 “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机制  29-31
  3.4 风险投资工程是现代银企关系对信贷风险控制的中介  31-35
第四章 “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抑制信贷风险分析——以投行业务为例  35-45
  4.1 投行业务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35
  4.2 基于投行业务产品组合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型  35-37
  4.3 投行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  37-45
第五章 案例解读  45-55
  5.1 “偏利”—政府干预造成制药厂信贷成为坏账  45-47
  5.2 “非对称互惠”—新型银企挽救P项目的“流产”  47-51
  5.3 “对称互惠”—新型银企关系下银企双方互生共赢  51-55
第六章 政策建议  55-59
  6.1 摒弃“偏利共生”模式需要政府的协调作用  55-56
    6.1.1 积极倡导银行与企业合理竞争  55
    6.1.2 不断加强信贷立法,确保银企关系稳定  55-56
  6.2 加强银企投行业务合作,抑制“非对称互惠”不可持续  56
  6.3 积极提倡“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抑制信贷风险  56-59
    6.3.1 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与审核机制,促进新型银企关系发展  57
    6.3.2 多渠道拓展银企关系合作,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57-59
参考文献  59-61
致谢  61-6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

相似论文

  1. 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前信用评级体系研究,F832.4
  2. 深圳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F832.4
  3. 工商银行丹东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F832.4
  4. 基于信贷风险防范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估研究,F233
  5.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发展策略研究,F832.2
  6.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员工反生产行为研究,F224
  7. 婚姻状态对个体处境影响机制探究,C913.1
  8.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F276.3
  9. 商业银行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F224
  10.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与防范,F832.4
  1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压力测试研究,F832.4
  12. 长沙农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F832.4
  13. 中国建设银行衡阳市分行贷后管理研究,F832.4
  14. C行陕西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F832.4
  15. 实现高层公共建筑与城市共生的策略研究,TU242
  16.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F224
  17. 骨干型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研究,F270
  18. 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质量对企业声誉影响的研究,F724.6;F224
  19. 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F124;F224
  20.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F832.4
  21. 东莞村级经济实体信贷风险评价分析,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