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性研究

作 者: 武晓丹
导 师: 刘波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保险学
关键词: 区域寿险 发展差异 寿险基准密度比 政策建议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寿险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寿险市场,寿险总量规模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寿险业与发达国家的寿险业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社会认可度低、市场化程度低、产品单一同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性大等等。其中,寿险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寿险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已经基本成为产学界和监管当局的共识,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引我国保险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就明确提出了要“统筹保险业区域发展”,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这一点。保险具有社会管理、资金融通、经济补偿的职能,在一国国民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寿险业在保险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保障人们生存需要、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最终为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本文将我国寿险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在使用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传统指标观察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情况后,本文尝试应用“寿险基准密度比”这一无量纲的相对发展指标重新审视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情况,并得出了与传统方法下不一致的结论:东部寿险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意义下的寿险业发展水平处于区域间落后水平,但总体上说,寿险业的区域发展较为均衡。在对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定性分析之后,选择寿险密度这一指标衡量寿险业区域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储蓄余额、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总抚养比、社会保障程度作为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全国寿险业的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寿险业的发展影响最大,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寿险产品还是一个奢侈品;其他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影响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寿险业的区域回归模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抚养比与寿险密度正相关,其余解释变量与寿险密度之间的关系在区域间存在差异。最后,本文结合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并根据我国寿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寿险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寿险行业本身、政策监管等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有利于实现我国寿险市场区域均衡发展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9
  1.1 问题的提出  8-11
    1.1.1 选题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1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6
    1.2.1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文献  11-13
    1.2.2 区域寿险发展的相关文献  13-16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6-18
    1.3.1 研究思路  16-17
    1.3.2 创新点与不足  17-18
  1.4 本文的篇幅结构  18-19
2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现状  19-35
  2.1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规模差异分析  19-22
    2.1.1 总量分析  19-21
    2.1.2 动态分析  21-22
  2.2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22-25
    2.2.1 寿险密度  22-23
    2.2.2 寿险深度  23-25
  2.3 观察寿险区域发展差异的新视角:寿险基准密度比  25-35
    2.3.1 衡量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常用方法  25-28
    2.3.2 新视角:寿险业基准密度比  28-35
3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35-44
  3.1 外部环境因素  35-37
  3.2 需求因素  37-42
    3.2.1 经济因素  37-39
    3.2.2 社会因素  39-41
    3.2.3 人口结构  41-42
  3.3 供给因素  42-44
4 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4-56
  4.1 指标选取和模型建立  44-50
    4.1.1 指标选取及说明  44-47
    4.1.2 模型建立  47-50
      4.1.2.1 模型初步建立  47-48
      4.1.2.2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48-50
  4.2 计量回归  50-56
    4.2.1 全国回归分析  50-52
    4.2.2 区域回归分析  52-56
      4.2.2.1 区域回归结果  52-54
      4.2.2.2 区域对比分析  54-56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56-62
  5.1 结论  56-57
  5.2 政策建议  57-62
    5.2.1 统筹区域寿险与经济协同发展  57-58
    5.2.2 针对不同区域采取适度倾斜的政策支持  58-59
    5.2.3 寿险公司主动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  59-60
    5.2.4 不断完善区域寿险市场监管  60-62
结束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3.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城市社区养老保障探析,D669.6
  4.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R197.1
  5.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F279.2
  6. 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初探,F832.43
  7.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非合理性因素及对策研究,F124.7
  8. 基于VAR模型的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832.7;F127
  9.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山市政府外贸管理的问题与对策,F752.8
  10. 房地产调控法比较研究,F293.3
  11. 小蓝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F426.471
  12.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F127
  13.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配套政策建议及评价机制研究,TM73
  14. 湖南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F127
  15. 我国政府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管理研究,G206;C912.3
  16. 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污染治理对策研究,S828
  17. 中长期贷款占比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实证研究,F224
  18. 中国及其各区域的寿险需求决定因素研究,F224
  19. 辽宁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F123;F224
  20.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问题研究,F276.3
  21. 对南京市“药房托管”模式的分析与评价,R197.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