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作 者: 许丹丹
导 师: 孙少岩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金融体系 金融效率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83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是两个经济区域内两种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作为向农村迁移先进生产力的基本手段,实现城市与农村两个区域内生产力水平的均衡发展,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依托“生态文明”和“信息化”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村经营模式,建立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相关产业发展为支撑,立足农村的生产和需求,构建并开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体制,优化农村区域内市场资源配置,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农村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国家意志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本文不做深入研究,而基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包括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金融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受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性限制,所以金融业长期以来支持重心一直处在工业、商业等市场经济活跃领域,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远远优于农村。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农产品市场的不开放性、农村公共资源配套的滞后性、农村人口的分散性,致使中国农村金融长期以来总体上一直处在政策性金融的发展阶段,缺乏可持续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构建,这些客观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国外在探索和实践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直指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问题,即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主导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原有单纯依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农村发展模式得以转变,进而形成了以农村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改革之路。显然,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具备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农村金融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涉农金融机构较多,其在农村网点覆盖面较大,为农村金融服务开展提供条件;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具备使用金融产品的条件;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城市饱和压力的存在,客观要求金融业要开辟农村这个新市场。同时,基于现有条件实施农村金融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已有针对中国农村市场的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于转变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相关要素的生产率,缓解和转变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应对人口流动,都有积极的作用。当前中国针对农村所实施的各项政策以及涉农金融机构所开展的各项金融服务都反映了中国正逐步启动农村市场,依托金融支撑农村发展道路,转变和实现农村的增长。对此,不少学者也给出了较为客观的评判和经验总结:改革的方向正确,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仅能够发挥短期效应,很多的政策和机构行为都只对短期的农村市场问题起作用而忽视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归结中国当前农村整体的发展现状就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和实现了农村的短期发展,但改革在整体上缺乏基于市场的构建,不具有可持续性,没有充分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功能。基于对中国农村发展和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学者们对中国近年来针对农村金融支撑农村发展结果和效率的总结,本文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审视和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证对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有效地识别,以期能够为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农村金融支撑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提供必要的证据和指导。在整合论文整体框架的过程中,本文注重将理论和实证有效地结合,一方面承袭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全新和完整的数据就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真实效应进行了动态的测度和识别,更细致甄别了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客观的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需要应对的基本问题,包括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金融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从实证角度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识别。基于前面两个方面的分析和论述,本文最终形成了针对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框架,既包括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对农村金融不同层面体系的指导意见,又包括结合国情和发展现状对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为绪论部分,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在理顺目前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文献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总体概况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2章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在总结和整合前人针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应用完整和全新的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从动态的视角审视和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借助于状态空间在测度潜在因子的动态变化,本文能够识别和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不同阶段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对整体宏观的农村经济增长到具体的农民收入增加,既对农村金融产生的实际经济效应进行了再次的验证,同时也考证了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趋势,有助于识别和诊断中国农村金融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率,并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指导,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实证数据基础。第3章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构建中国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研究、着重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控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优化财政支持政策进行阐述,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中国未来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框架进行了论证。第4章对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分别就中国农村宏观与微观金融效率发展路径以及不同区域金融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维持农村金融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问题以及激励机制问题。第5章从微观层面细致甄别了制约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使用DEMATEL因素分析法对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外,本部分还以甘肃省为例考察了金融支农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针对制约因素的发展路径,即以金融服务创新带动中国农村整体效率的提升方案。第6章主要是针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并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最后分别从“金融体系架构”和“金融创新与金融保障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对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有益的思路。第7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问题,具体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以及金融服务三个层面总结和归纳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以此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和体制,充分发挥金融支农的重要作用,保证中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21
第1章 绪论  21-44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1-23
    1.1.1 研究背景  21-22
    1.1.2 研究意义  22-23
  1.2 理论综述与概念界定  23-40
    1.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23-29
    1.2.2 农村金融理论综述  29-33
    1.2.3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研究综述  33-38
    1.2.4 概念界定  38-40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40-44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  40-41
    1.3.2 研究方法  41-42
    1.3.3 主要创新点  42-43
    1.3.4 研究不足  43-44
第2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44-70
  2.1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  44-57
    2.1.1 模型及数据  45-50
    2.1.2 实证模型及结果分析  50-57
  2.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57-68
    2.2.1 模型与数据  59-62
    2.2.2 实证模型及结果分析  62-68
  2.3 本章小结  68-70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  70-98
  3.1 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设计  70-81
    3.1.1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现状及问题  70-74
    3.1.2 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模式选择  74-79
    3.1.3 中国农村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框架  79-81
  3.2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选择  81-86
    3.2.1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基本定位  81-82
    3.2.2 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瓶颈问题  82-83
    3.2.3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83-86
  3.3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  86-91
    3.3.1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形成原因  86-89
    3.3.2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思路  89-91
  3.4 面向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财政支持政策  91-97
    3.4.1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困境  91-93
    3.4.2 财政扶持政策现状  93-95
    3.4.3 优化财政支持政策的建议  95-97
  3.5 本章小结  97-98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可持续发展分析  98-134
  4.1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研究  99-111
    4.1.1 数据  99-104
    4.1.2 实证模型及结果分析  104-111
  4.2 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的动态研究  111-124
    4.2.1 指标体系及数据说明  111-113
    4.2.2 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113-124
  4.3 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制度瓶颈  124-127
    4.3.1 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现状  125-126
    4.3.2 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与制度瓶颈  126-127
  4.4 农村金融制度效率激励机制研究  127-133
    4.4.1 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制度问题  127-131
    4.4.2 提高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政策建议  131-133
  4.5 本章小结  133-134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34-148
  5.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34-140
    5.1.1 DEMATEL 模型的构建  134-137
    5.1.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37-140
  5.2 金融支农的制约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140-143
    5.2.1 中国金融支农的制约因素分析  140-142
    5.2.2 提升金融支农效率的基本策略  142-143
  5.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分析  143-146
    5.3.1 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因素  143-145
    5.3.2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  145-146
  5.4 本章小结  146-148
第6章 国外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148-162
  6.1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介绍  148-157
    6.1.1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49-154
    6.1.2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体系  154-157
  6.2 国外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益经验  157-162
    6.2.1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157-159
    6.2.2 金融创新与金融保障  159-162
第7章 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62-176
  7.1 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和改革策略  162-169
    7.1.1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路径  162-164
    7.1.2 合作性金融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164-165
    7.1.3 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的改革路径  165-169
  7.2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制与管理  169-172
  7.3 金融创新与支农服务效率的提升  172-176
    7.3.1 双向金融创新模式  172-174
    7.3.2 双层金融支农服务效率体系  174-176
参考文献  176-194
附录  194-218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218-219
致谢  219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4.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5.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6.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7.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8.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9.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0.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1. 经济模式变革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G812.0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13.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14. 兰州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F426.22
  15.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6.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17. 新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2
  18. 新疆兵团新型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F299.27
  19. 吉林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X36
  20. 浙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F832.7;F224
  21. 中国日用百货行业的品牌发展策略研究,F7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地方金融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