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次贷危机的启示

作 者: 陈亦苒
导 师: 姜玉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行业 评级模式 评级方法 城投债 政策监管
分类号: F8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评级行业的三大垄断机构纷纷对这一事件迅速作出反应,调低对各大金融类衍生产品的信用评级等级,使得危机进一步加深,危机的影响迅速蔓延,危害程度进一步扩大,并进一步波及到全球的金融行业领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逐步对实体经济产生着影响,投资者的损失导致从金融机构、汽车行业、高科技行业开始的大规模的裁员,而失业率攀升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全社会消费投资水平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了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存在和全国贸易、文化、经济的交融使得这次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动荡扩展到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都受到了负面影响。这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知名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由于缺乏对潜在的金融危机反应的灵敏度,未能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在出现危机以后,又迅速对大量结构化债券的信用评级作出降级调整,使得市场出现恐慌,给予危机推波助澜的作用,加深了这次危机的破坏程度。这一系列不客观公正的操作手段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矛头指向了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将他们推向了导致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风口浪尖,使其陷入尴尬境地。人们纷纷质疑这些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在选用评级模型、评级方法以及对评级对象的信息收集、对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度量等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公对广大的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作用,在这次金融危机负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建立客观、公正、独立的信用评级行业体系,以对经济体作出中立的信用评价,这关乎到受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更关乎到国家的切身利益。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后,已经在信用评级的模型选择、方法使用、数据库建立、风险度量等方面有了较系统的认识与发展,并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较成熟和完善的评级系统。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创立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债券市场的兴起而不断进步。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我们更应看到诸多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多方面努力不断促进其发展进步。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根据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评级行业采取的适应我国特色的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与国外的信用评级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多方面提出了规范发展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启示。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与完善做出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该篇文章研究的背景、意义、信用评级的经济效率;总结国内外学者目前的研究现状,并通过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给出本文清晰的构架。第二部分信用评级行业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分析了信用评级行业在本次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危机扩展后所暴露出来的本质问题,阐述了危机后各评级主体的应对措施,并给出了规范的信用评级标准模式。本文的重点是第三、四部分。第三部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及评级模式、评级方法等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并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以城投债为例,阐述了我国信用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选择的现状。第四部分中美两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差异分析。比较了两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外在环境及内部环境存在的差异,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规范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与完善。根据上文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启示,从内外因素方面提出规范发展评级行业的相关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对本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归纳,总领性的提出了规范发展信用评级行业需要努力的一些方面,并对今后信用评级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所存在的不足在于以整个评级行业所处的环境入手进行分析,而对其微观的本质属性考虑得较少;在对该行业进行分析时,所站的角度不够广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对具体的评级体系的每一板块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尚不完善,因此本文的数据收集方面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1. 绪论  13-24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3-15
  1.2 信用评级对经济体的效用  15-16
    1.2.1 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效用  15
    1.2.2 信用评级对受评对象的效用  15-16
    1.2.3 信用评级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效用  16
  1.3 文献综述  16-2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6-19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9-22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22-23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22
    1.4.2 本文的框架  22-23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23-24
2. 评级行业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24-34
  2.1 信用评级行业助推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  24-26
    2.1.1 信用评级过失助推了危机的形成  24-25
    2.1.2 危机爆发后对评级的激进调整助推了危机的蔓延  25-26
  2.2 信用评级业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本质问题  26-29
    2.2.1 市场的垄断性和监管的缺失  26-27
    2.2.2 评级行业的利益冲突  27-28
    2.2.3 缺乏科学的评级方法  28-29
    2.2.4 信息的不对称  29
  2.3 危机后信用评级相关主体的应对措施  29-31
    2.3.1 监管当局采取的措施  29-30
    2.3.2 评级机构自我调整与反省  30-31
  2.4 信用评级行业的建立标准  31-34
    2.4.1 完善的政策监管体系  31-32
    2.4.2 规范的评级行业内部利益冲突管理机制  32
    2.4.3 评级行业的相对独立性  32-34
3.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及评级模式与方法的现状分析  34-54
  3.1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现状  34-36
    3.1.1 信用评级机构规模增强、行业龙头显现  34-35
    3.1.2 信用评级业务呈现拓展趋势  35-36
    3.1.3 信用评级方法逐步完善  36
  3.2 我国的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选择分析  36-54
    3.2.1 评级模式选择  36-39
    3.2.2 评级方法选择  39-41
    3.2.3 案例分析:评级模型与评级方法在城投债风险评级中的应用  41-54
4. 中美两国信用评级行业差异分析  54-63
  4.1 我国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差异  54-58
    4.1.1 金融环境存在着差异  54-55
    4.1.2 “声誉资本”的差异  55-56
    4.1.3 评级行业的规模差异  56-57
    4.1.4 评级结论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差异  57-58
  4.2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58-60
    4.2.1 多头监管和法律体制缺陷影响了评级行业公信力的建立  58-59
    4.2.2 评级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评级结论缺乏参考性  59-60
    4.2.3 评级核心竞争力不足、评级人才匮乏  60
  4.3 我国评级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0-62
    4.3.1 特殊国情与经济体制下的政策监管  60-61
    4.3.2 不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  61
    4.3.3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对我国的渗透  61-62
  4.4 美国信用评级带给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启示  62-63
5.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与完善  63-69
  5.1 信用评级行业的独立性建设与主体的完善  63-64
  5.2 信用评级行业内部评级制度的建设  64
  5.3 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  64-65
  5.4 国家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建设与监管  65-69
6. 总结与展望  69-70
参考文献  70-75
后记  75-77
致谢  77-79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9

相似论文

  1.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研究,F832
  2. 次贷危机背景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F293.3
  3.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4. 房地产债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F293.3
  5. 基于改进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信用VaR的MonteCarlo模拟法,F224;F832.51
  6. 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研究,F224
  7. 次贷危机对于国家主权基金的影响研究,F832.48
  8. 中国式市政债券—城投债的风险探究,F812.5
  9. 虚拟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F822.0
  10.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F832.51
  11. 后危机时代的日本银企关系研究,F833.13
  12. 次贷危机下我国金融业高管薪酬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922.28
  13.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市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F822
  1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F293.3
  15. 美国金融的杠杆化分析,F837.12
  1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评级方法研究,F283
  17. 我国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研究,F832.51
  18.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F832.2
  19. 信贷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研究,F832.4
  20.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分析,F812.5
  21. 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