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基于绩效实证的研究

作 者: 袁也婷
导 师: 胡颖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农村小额信贷 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额信贷机构 绩效评估
分类号: F83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农贷业务实践已经10年有余,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探索,这项金融产品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已成为了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资源。但是,当前小额农贷需求与投入状况到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央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额农贷的实际效用、实现其效能最大化,更好地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这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小额农贷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贷款投放方面较好的方式,但是,小额农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小额农贷持续发展的“瓶颈”。(一)小额信贷的盈利能力较弱,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涉农资金政策性投入任务,没有相应的弥补途径,更未能享受到相应的资金组织和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小额农贷一般情况下创造的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但小额农贷在发放过程中,用执行较低的利率来承担资金成本、直接经济损失、投入中的大量人财物力,要想实现小额农贷的财务自立是非常艰难的,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在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方面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样支农义务与政策扶持的不对等,既制约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又挫伤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积极性,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小额农贷实际操作与管理机制不对称。一是小额农贷的超常工作量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偏少、管理手段落后、社会诚信观念淡薄等的矛盾非常突出。小额农贷服务范围广、业务量大、工作繁杂,调查、核实、填表、发证、建档、放贷、催收等,都需要走村串户的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加大了信贷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小额农贷责权利不对称。目前对到期不能收回贷款的信贷人员采取的各种责任清收措施,导致信贷人员所承担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等,影响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即使上级下达硬性指标,信贷人员仍然惧贷、惜贷,使小额农贷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小额农贷的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对称。《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贷款期限为6个月以内(含6个月)”,这就从源头上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期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再加上信贷人员“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经营观念,从理论上就没有建立起一种中长期贷款机制。据统计,小额信贷中约有85%以上的期限为一年,小于或超过一年者很少,而农业生产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特色种养殖业长达2-3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农户不能以贷款投资项目本身的收益偿还贷款,这也成为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重要因素。(三)小额农贷的保障机制缺失不全。首先是来自贷款本身的风险。由于农业产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质产业,再加上小额农贷的借款主体是农民,大多还属于经济劣势群体,自身本来抗风险能力脆弱,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贷款从事高风险产业,一旦出现风险,这无疑是给本来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农村信用社每遇到类似风险,往往也对贷款风险束手无策。其次是来自外部的各类风险。一是来自于农户的道德风险,由于成千上万的农户都存在贷款,在还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二是由于农户法律法规知识的淡薄,存在将多个小额农贷转移给一户使用的现象,形成风险叠加;三是管理手段的落后,再加上小额农贷在使用上的灵活性,给农户在使用时留下漏洞,有的农户利用临柜人员对借款人不熟的特点,采取借用他人贷款证、多头办证等手段套取贷款;四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因为移民、外出等原因,致使诸多小额农贷因债务人外迁,无法落实收回;五是由于小额农贷的巨大工作量,在农村信用社员工中间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道德风险。(四)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尚欠规范化。小额农贷的基础是信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则是小额农贷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评定程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评价主体还需进一步完善。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第九条要求,“信用评定小组要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由于信贷人员对农户情况的不了解,使得评定小组对农户代表和村组干部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从而形成评定真空,部分农户代表和村组干部必会带着地方保护和面情私心观念进行评定,使信用等级评定关系化,套取贷款合法化;二是评定标准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信用等级评定多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多为评定人员凭主观意识评价,由于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督机制,再加上评定农户的数量之大,农村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无法一一复查确认,致使评定失真;定量指标由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尚无系统的农户发生业务档案统计,无法确定每一农户一个时期的业务资信状况,而只能查阅农户某一时点的资信状况,形成定量数字评价失真,导致农户信用等级在评定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五)行政干预造成小额农贷风险加大。一是由于对小额农贷的认识还停留在扶贫手段的层面上,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小额农贷染上行政色彩。而这种色彩一旦形成,便出现了重资金发放,轻资金管理和回收的现象。尤其是在2001年人行大力倡导全面推广小额农贷的号召下,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小额农贷的政策性特点,盲目上一些政绩项目,引导农民进行一些欠充分论证的结构调整。而农民是挣得起,赔不起,一旦项目失败,最终为这些贷款充当守夜人的就只是农村信用社,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户的血肉联系;二是由于以前项目的失败,农户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在政府组织的新项目推广以后,更容易使农民贷款风险重叠;三是一些村组为转移农村的部分经济矛盾,利用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由村组干部向农户借贷款证套取贷款,而村组最终又无偿还能力,致使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户的矛盾激化,这已成为小额农贷管理中遇到的新漏洞。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额贷款发展尚不全面,不仅未能满足大部分的贷款需求,还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小额信贷得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两个层面出发来评估小额农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当前我国小额农贷的实践现状评估和社会经济绩效的实证评估,从而增加大众对于小额农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发展战略选择。文章主要分为两个主体部分,第一大部分考察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运用了从总体到区域的分析方法,在介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总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浙江省2010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效,并从中剖析了我国小额贷款业务目前的发展特点和不足;第二大部分评估了小额贷款在社会绩效和业务绩效方面的实现情况,验证了其在长远来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我国后续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增加了信心。在本文中,笔者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并且结合本国国情,深入研究探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并符合我国国情的小额贷款改善措施,以将此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我的探究尝试可以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进而提出客观有效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3
1 绪论  13-24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14-15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20
    1.3.1 小额信贷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  15-16
    1.3.2 小额信贷的定位研究方面  16
    1.3.3 小额信贷的福利性问题方面  16-17
    1.3.4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方面  17-18
    1.3.5 小额信贷实际运作问题研究方面  18-19
    1.3.6 小额信贷运行的改进方面  19-20
  1.4 研究方法  20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0-22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22-24
    1.6.1 论文的创新点  22-23
    1.6.2 论文不足之处  23-24
2 小额信贷相关概念辨析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4-32
  2.1 小额信贷的产生  24-25
  2.2 小额信贷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25-27
    2.2.1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  25
    2.2.2 关于小额信贷的分类  25-26
    2.2.3 关于小额信贷的特征  26-27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额信用贷款演进历程  27-29
  2.4 在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意义  29-32
    2.4.1 农村小额信贷能够帮助我国农村金融快速实现“借贷输血与造血”  29-30
    2.4.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具有解决三农问题的功能  30-32
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32-45
  3.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总体实践现状  32-37
  3.2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37-43
    3.2.1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特点  38-41
    3.2.2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1-43
  3.3 现状评估研究结论  43-45
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评估  45-60
  4.1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基础  45-47
  4.2 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基于社会绩效的实证  47-54
    4.2.1 研究方法及变量描述  47-48
    4.2.2 模型的设定和样本数据说明  48-50
    4.2.3 实证分析  50-54
    4.2.4 实证结果及经济意义分析  54
  4.3 小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基于业务绩效的实证  54-58
    4.3.1 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  56-57
    4.3.2 实证结果和经济意义分析  57-58
  4.4 绩效评估研究结论  58-60
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阻碍与战略选择  60-71
  5.1 宏观体制方面  60-64
    5.1.1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制度的问题  60-62
    5.1.2 放贷机构面临风险,征信体系和保障机制尚待完善  62-64
    5.1.3 小额信贷机构资金来源受限,发展动力不足  64
  5.2 微观主体方面  64-67
    5.2.1 仓促上马,人才缺乏  65
    5.2.2 盲目乐观,风险意识淡薄  65-66
    5.2.3 资金来源受限,经营步履维艰  66
    5.2.4 市场监管缺位,自我约束能力差  66-67
  5.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67-71
    5.3.1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整完善  67-68
    5.3.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68-71
参考文献  71-74
后记  74-75
致谢  75-7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6

相似论文

  1.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625
  2.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绩效评估模式构建研究,F203
  3. 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绩效评估研究,F204
  4.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F127
  5. 徐州海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研究,F552
  6. 政府部门引入ISO9001标准研究,D630
  7. 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探索,F203
  8. 基于DEA的大连市社会保障绩效评估研究,F224
  9. 基于CVM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TP399-C2
  10. 社会企业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F832.4
  11.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研究,P942
  12. S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绩效评估研究,F203
  13. 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绩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TP311.52
  14. 中国印度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比较研究,F833.51
  15. 基于RAROC技术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F832.2
  16. 企业价值系统的评价研究,F275
  17. 基于VaR金融风险管理模型的比较研究,F224
  18. 大汉建设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F426.92
  19.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F832.4
  20. 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及其实证研究,G647.5
  21. 帧聚合对IEEE 802.11n吞吐量的影响,TN925.9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农业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