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及解决思路

作 者: 李方训
导 师: 刘军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 农村信贷 农村金融
分类号: F83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自从提出就受到党和人民的密切关注,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有序安定的首要任务。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改善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经济发展中,资本投入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已经为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明。中国的部分学者,如朱衍强等(2004)研究认为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农村虽然建立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财政补贴为一体的广覆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在信贷支持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较低,产出效益低下,缺乏投资吸引力,信贷资金大量外流,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困扰。早在18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就阐述了信贷市场中存在未满足的信贷需求现象,即借款人愿意按照现行利率支付利息却仍然无法取得贷款,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此后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信用可获性、风险控制、隐含性信贷合约、不完全信息、合同执行与法律制度和产权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思路。其中,不完全信息理论应用于信贷配给问题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我国农村地区也大量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农民贷款难成为抑制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除信贷配给难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和乡镇企业无论从金融覆盖率和满足程度来讲均受到了信贷配给。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最高为46.8%,最低为20.96%,信贷满足度最高为52.45%,最低只有15%左右;而乡镇企业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最高50.37%,最低为28%,信贷满足度最高为62.8%,最低27.9%。从农村经济整体来看,受到的信贷配给程度高达72.58%。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信贷市场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担保保险体系和金融配套制度等方面探讨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形成原因。然后主要借鉴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信贷市场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如何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并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提供抵押和担保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信贷供给。进一步地,由于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户和乡镇企业信用不足又缺乏足额的担保物品,金融机构出于理性考虑实施信贷资金限量供给。所以在提出解决思路时,以增加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提高农户和乡镇企业的信用为基点,构建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本文共分为5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视角、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和文章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论述了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起源,信贷配给定义和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主要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概括说明,重点介绍了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的不完全信息理论。然后介绍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有益研究,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做了概括总结。第三章是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是否存在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信贷数据进行加工,以检验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的信贷配给及配给程度。事实证明,我国农村地区确实受到了严重的信贷配给,并且配给程度有逐渐增大趋势。第四章是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信贷配给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信贷市场垄断程度较高,缺乏竞争;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导致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缺少对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的机制;以及农村金融市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均会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其次,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构建模型来解释我国农村信贷配给产生的深层原因,得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配给的微观原因,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抵押物后,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些措施。第五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导致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原因,从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作用,加快政策性金融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完善担保保险体系及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减轻我国农村受到的信贷配给程度,增加资金供给,早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除了信息经济学之外,还应用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农村金融理论等相关知识,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二,由于缺乏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的数量统计,无法通过直接比较供需差额来说明信贷配给问题。一些学者单一运用调查或宏观经济数据来证明信贷配给的存在,而在本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第三,不同于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分析中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时,侧重于宏观层面,主要分析政府约束和制度性问题,本文试图从信贷交易系统的内部出发,以信贷配给的微观基础——主要是信贷市场不完全信息下金融机构和借款入的行为特征为基础,来解释中国农村的信贷配给现象。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1. 前言  12-1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3
  1.2 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13-14
  1.3 文章结构  14-15
  1.4 创新和不足  15-16
2. 信贷配给文献概述  16-27
  2.1 信贷配给现象  16
  2.2 信贷配给定义演化  16-18
  2.3 信贷配给理论发展  18-25
    2.3.1 信用可获性理论  18-19
    2.3.2 风险控制及其他因素  19-20
    2.3.3 隐含性信贷合约理论  20-21
    2.3.4 不完全信息理论  21-23
    2.3.5 合同执行与法律制度角度  23-24
    2.3.6 产权角度解释信贷配给  24-25
  2.4 国内农村信贷配给研究  25-27
    2.4.1 需求方面  25-26
    2.4.2 供给方面  26-27
3.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及信贷配给检验  27-44
  3.1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27-29
    3.1.1 需求主体多样化  27-28
    3.1.2 需求多层次  28-29
  3.2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29-32
    3.2.1 信贷总量  31-32
    3.2.2 贷款供给结构  32
  3.3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现象  32-39
    3.3.1 统计计量法  33-36
    3.3.2 调查法  36-39
  3.4 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检验  39-44
    3.4.1 利用宏观数据检验  39-41
    3.4.2 利用调查统计检验  41-44
4.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解释  44-59
  4.1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直接原因  44-51
    4.1.1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44-46
    4.1.2 非竞争性信贷市场结构  46-48
    4.1.3 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偏离  48-49
    4.1.4 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缺乏  49-50
    4.1.5 金融配套制度不完善  50-51
  4.2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配给的深层原因  51-59
    4.2.1 概念界定  51
    4.2.2 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配给  51-56
    4.2.3 监督成本与信贷配给  56-57
    4.2.4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国际经验总结  57-59
5. 政策建议  59-68
  5.1 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59-61
    5.1.1 建立商业性金融的竞争性市场环境  59-60
    5.1.2 打破农村信用社地域限制  60
    5.1.3 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  60-61
  5.2 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作用  61-62
    5.2.1 必须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运作模式  61
    5.2.2 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对农村信贷的支持作用  61-62
    5.2.3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引导  62
  5.3 加快政策性金融建设  62-63
  5.4 完善抵押、担保和保险体系  63-66
    5.4.1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63-64
    5.4.2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担保体系  64-65
    5.4.3 建立农业保险补偿与风险分担机制  65-66
  5.5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  66-68
    5.5.1 完善法律制度  66
    5.5.2 大力建设信贷信息共享系统  66-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3

相似论文

  1.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域下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2. IT数码产品在B2C商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F426.6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F224.32
  4.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203
  5. 贵州省农村金融抑制及改进措施研究,F832.7
  6. 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填补机制研究,F832.35
  7.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F832.35
  8. 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F842.6
  9. 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上市过程的影响研究,F276.3;F224
  10.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S公司销售人员管理控制研究,F274
  1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F832.35
  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供求失衡关系研究,F832.35
  13. 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状况及问题分析,F832.7
  1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F832.4
  15.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的探讨,F832.35
  16.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失衡分析,F832.35
  17.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F832.4
  18.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F832.35
  19.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公允价值评估问题分析,F233
  20.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F832.35
  21. 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与银行三农服务模式创新,F83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农业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