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融化与金融危机根源探析-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和明斯基理论的比较

作 者: 车宜铮
导 师: 马国旺
学 校: 天津财经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危机 金融不稳定性
分类号: F8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心已经完成了由产业部门向金融部门的转变,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是这一转变的直接后果。社会资源逐渐投向那些远离现实商品服务、与现实生产力不符的金融业务。资本在实体领域的投资没有大的发展,相反却陷入了错综复杂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自我膨胀之中。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生产性投资和金融资本积累之间的过度背离是爆发金融海啸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外一些学者仍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内在制度性根源,他们试图用“四代货币危机模型”、“外债危机理论”,“羊群行为模型”等来解释这次金融海啸,把此次金融危机归因于政策行为的偶然失误或外部因素的冲击。但这些理论只能解释类似危机发生的表层原因,我们仍然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来解释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当揭开金融危机的表层面纱,深入研究危机的本质时,我们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当代资本积累金融化趋势的理论阐述和明斯基(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之间,尽管存在意识形态、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上的一些差异,但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它们二者的某种比较和综合为我们认识当代金融资本发展新趋势和金融危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体系有关货币金融问题的理论阐述为资本积累金融化构造了宏观分析框架,而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及现金流分析为这个宏观框架提供了重要的微观基础。具体来说,前者论述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和循环,并阐述了垄断、制度、国际因素对资本积累金融化的影响,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活动内生不稳定性的形成机制;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化和扩展,它尤其在现金流层面上阐述了投资波动的根源、资本积累金融化过程及其“金融掠夺”性。在结构上,首先,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对资本金融化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然后,探讨了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及其现金流分析对金融化趋势和金融危机理论的新发展;最后,在比较和综合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基础,在这里,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一个案例。笔者认为,时至今日仍挥之不去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阶段不断深化、积累和集中爆发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顽症”。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表明西方奉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危害性。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金融系统领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战略任务,本文的研究试图为这一攻坚任务提供理论素材和参考。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5
  1.1 选题背景  9
  1.2 研究意义  9-10
  1.3 创新之处  10
  1.4 文献综述  10-13
    1.4.1 马克思时代的金融化理论  10
    1.4.2 从马克思理论形成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化理论  10-12
    1.4.3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金融化理论  12-13
  1.5 论文框架  13-14
  1.6 研究方法  14-15
第2章 金融化与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15-38
  2.1 马克思对金融化的本源解释  15-25
    2.1.1 货币职能形式的演变和金融化的酝酿  15-18
    2.1.2 利润率的下降与金融创新  18-20
    2.1.3 金融资本积累的四维度循环  20-23
    2.1.4 信用循环与金融危机  23-24
    2.1.5 马克思金融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24-25
  2.2 希法亭和列宁对金融化理论的发展  25-32
    2.2.1 希法亭对金融化理论的新发展  25-28
    2.2.2 希法亭与马克思金融化理论的对比  28-29
    2.2.3 列宁对希法亭金融化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29-30
    2.2.4 列宁对金融化理论的贡献  30-32
  2.3 激进政治经济学对于金融化理论发展  32-36
    2.3.1 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兴起和金融全球化  32-34
    2.3.2 全球化的不对称发展与金融资本的侵蚀性积累  34
    2.3.3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  34-35
    2.3.4 新自由主义与金融不稳定性  35-36
  2.4 小结  36-38
第3章 金融化与金融危机理论的新发展:明斯基的现金流分析  38-50
  3.1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理论背景与研究视角  38
  3.2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主要内容  38-47
    3.2.1 投资、利润和金融的互动  38-40
    3.2.2 三类资本头寸融资的划分  40-42
    3.2.3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数理分析  42-45
    3.2.4 不稳定经济的泡沫模型  45-47
  3.3 “稳定”不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47-48
    3.3.1 宏观调控方面  47-48
    3.3.2 金融改革方面  48
    3.3.3 政策目标方面  48
  3.4 小结  48-50
第4章 美国次贷危机:基于金融化理论的解释  50-63
  4.1 马克思主义与明斯基金融化理论的对比  50-52
  4.2 美国的金融化演变与次贷危机爆发  52-59
    4.2.1 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的长期停滞  52-53
    4.2.2 金融创新过度与经济泡沫滋生  53-56
    4.2.3 美元霸权与垄断帝国主义  56-57
    4.2.4 金融不稳定性与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57-59
  4.3 中国的金融化现状与政策建议  59-63
    4.3.1 中国的金融化现状  59-61
    4.3.2 金融稳定体制政策探析  61-63
结语  63-64
参考文献  64-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3.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F151.2
  4. G公司战略选择与研究,F426.6
  5. 名牌企业的抗金融危机能力研究,F272;F224
  6. 东亚金融合作研究,F833.1
  7. 金融危机下绵阳房地产市场分析,F293.3
  8.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F832
  9. 后金融危机下美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研究,F832.2
  10.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机理及中国的防范措施研究,F832.59
  11.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研究,F837.12
  12. 金融危机对中韩化工产品贸易影响研究,F746
  13. 金融危机冲击下造船企业的船舶融资决策,F426.474
  14.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艺术品市场,J124
  15. 宏观金融不稳定性对青岛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F224
  16.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F275
  17. 房地产金融化趋势探讨,F293.3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F822.0;F832.51
  19. 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背景、原因、经济影响及应对策略,F833.126
  20.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F832
  21.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F832.4;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金融、银行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