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吴珊
导 师: 徐亚平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生成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银信理财产品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中国来说,在最近几年,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追捧,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导致影子银行体系监管不力,造成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严重干扰,影响了原先有效的传导机制。因此,研究影子银行体系的内部信贷创造,探讨它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选择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各项经济目标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有重大意义。我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于欧美的影子银行,处于复制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个简单模式状况之下,结构复杂,机制单一,业务简单,针对其特殊性,缺乏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以及非金融机构的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等,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信用规模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生成机制,描述了影子银行的直接和间接的“派生存款”能力,并充分揭示了民间借贷、银信理财产品、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生成机制。在了解影子银行的相关理论后,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两大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子银行与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否定了货币乘数论,扩充了社会融资的规模,妨碍了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再从宏观角度,详细论述了其对传导机制整体上的作用,降低传导有效性、加大传导时滞性、引起传导失灵性、减弱货币可控性以及扩大传导途径;最后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了对五种不同传导渠道的影响。最后,VAR模型分析法的运用,研究了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利用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说明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程度,得出:短期内,影子银行的规模对货币供给量M2的影响超过了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会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冲击性,减弱政策效果,产生于制定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相违背的情况;从长期看,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从疏通传导渠道、优化和创新政策工具、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等方面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促进让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将其从微观层面的管制纳入到宏观调控之中。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9-10
    (一) 研究背景  9
    (二) 研究意义  9-10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0-11
    (一) 研究方法  10-11
    (二) 研究内容  11
  三、相关文献综述  11-16
    (一) 国外文献综述  11-14
    (二) 国内文献综述  14-16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8
第二章 影子银行的信用生成机制分析  18-23
  一、我国影子银行信用规模  18-19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生成机制  19-23
    (一) 我国影子银行的直接信用生成机制  19-20
    (二) 我国影子银行的间接信用生成机制  20-23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23-39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模式  23-25
  二、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影响  25-32
    (一) 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25-27
    (二) 加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时滞性  27-28
    (三) 引起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灵性  28-29
    (四) 减弱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可控性  29-32
    (五) 扩张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途径  32
  三、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影响  32-38
    (一) 影子银行对利率渠道的影响  32-34
    (二) 影子银行对汇率渠道的影响  34-35
    (三) 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  35
    (四) 影子银行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  35-37
    (五) 影子银行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  37-38
  五、小结  38-39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  39-48
  一、数据选择及指标说明  39-40
  二、数据的实证分析  40-46
    (一) ADF平稳性检验  40-41
    (二) Granger因果检验  41-42
    (三)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与稳定性检验  42-44
    (四) 脉冲响应分析  44-45
    (五) 方差分解分析  45-46
  三、相关结论  46-48
第五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48-52
  一、加强对传导渠道的疏通  48-49
    (一) 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货币传导渠道的作用  48-49
    (二) 加强金融机构资产流动,强化信贷传导渠道的效果  49
  二、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49-50
  三、建立包含多个中介目标的综合体系  50-51
  四、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和创新  51-52
第六章 总结  52-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9

相似论文

  1. 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F832.4
  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F822.0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F822.0
  4. 以房地产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F293.3;F224
  5.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分析,F822.0;F832.51
  6. 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F832.1
  7. 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F822.0
  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F224
  9.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研究,F224
  10. 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F832.4
  11. 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F822.0;F224
  12. 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F822.5
  1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F224
  14. 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F822.0;F224
  15. 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研究,F224
  16. 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地区性差异研究,F822.0
  17. 中国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分析,F822.0
  18. 货币政策的中国股市传导机制实证分析,F822.0;F832.51
  19. 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822.0;F832.51
  20. 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F293.3;F224
  21. 金融危机与中美基于VAR方法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F82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