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作 者: 刘增佳
导 师: 程开明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区域流通产业 Theil系数 空间自相关 空间面板模型
分类号: F7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通产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丰硕成果。流通产业已逐渐由社会再生产的“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产业”,成为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过去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产业方面也更为关注制造业的地区不平衡问题。然而,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地区间制造业差距可能出现缩小态势,而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产业其区域差距却有可能出现逐渐扩大态势,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无论先天条件还是后天条件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由于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区域发展差异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总体不均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对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就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把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作为主线展开研究,以总量和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作为测度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变量指标,选取了2005~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从传统测度方法和空间统计测度方法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现状、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轨迹进行详细分析。Theil系数的分解与计算结果表明,2005~2011年间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差异呈稳定下降趋势,目前地带间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主要部分;进一步对三大地带内部流通产业差异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内部的流通产业发展差异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重心的运行轨迹呈现了与人口分布所不同的特征,2005~2011年流通产业东部、西部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此外,与人口分布重心相比,我国流通产业重心更加偏离我国的地理几何中心,这也说明了我国流通产业的空间分布处于极度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且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聚集特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俱乐部”现象。其次,从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个方面并且按全国整体以及分东、中、西部分别对影响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国整体来看,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中,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第三产业比重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系数不显著,并且参数估计结果相差不大,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还揭示了传统面板数据无法发现的事实,即我国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周边省份流通产业发展的随机冲击有着密切的关联,影响一个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其他因素还会对周边其他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产生扩散效应,或者可以称之为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分东、中、西部来看,传统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均表明三大地区之间解释变量的影响效应及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影响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样具有地区差异性。同样地,三大地区空间面板模型与传统面板模型中显著影响因素的参数估计结果相差不大,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还揭示了某一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确实受到周边邻近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直接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这同样是传统面板数据模型无法发现的,再次印证了考虑地理空间效应在分析流通产业发展差异中的正确性以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的合理性。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启示: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要统筹全局,制定总体规划,努力构筑协调有序、结构合理的流通产业发展框架与空间格局;突出扩大消费的战略地位;要把流通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纳入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加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培育流通产业市场主体。本文通过对流通产业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既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又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差距,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区域流通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然,本文仍然存在研究的空间尺度未能细化到城市层面、空间权重选择过于简单以及因素选择不够全面等不足,这也是今后加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4
    一、选题背景  12-13
    二、研究意义  13-14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4-16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18
  第四节 创新点  18-19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测度方法  19-34
  第一节 流通产业基础理论  19-20
    一、流通产业的含义及特征  19-20
    二、流通产业的职能  20
  第二节 流通产业区域发展差异理论  20-25
    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20-24
    二、流通产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  24-25
  第三节 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25-34
    一、传统测度方法  25-28
    二、空间统计测度方法  28-34
第三章 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特征测度  34-45
  第一节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  34-37
    一、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总体特征  34-35
    二、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差异现状  35-37
  第二节 区域流通产业差异时空分析  37-39
  第三节 区域流通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动态演变  39-41
  第四节 区域流通产业的空间关联分析  41-45
    一、全局空间关联分析  42-43
    二、局部空间关联分析  43-45
第四章 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56
  第一节 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45-46
  第二节 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46-49
    一、全国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6-47
    二、东、中、西部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7-49
  第三节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49-56
    一、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及含义  49-50
    二、全国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  50-52
    三、东、中、西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  52-54
    四、空间面板模型与传统面板模型的对比  54-56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6-59
  第一节 结论与启示  56-58
  第二节 研究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63

相似论文

  1.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2. 俱乐部收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F224
  3. 顾及地理和可达性的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TU984.113
  4. 35个大中城市房价对经济影响的空间分析,F293.3;F127
  5.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F224.0
  6.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F224
  7.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工业发展差异研究,F224
  8. 珠三角与外围区域的产业一体化研究,F127
  9.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某市淋病疫情时空聚集性特征研究中的应用,R759.2
  10. 生境片断化对千岛湖苦槠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Q943
  11.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统计推断,F301
  12.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差异研究,F327
  13. 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4. 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P208
  15.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旅游空间格局分析,F592
  16. 基于GIS的抽样框编制与抽样技术方法研究,P208
  1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研究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中的应用,R181.3
  18.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与产业结构转换效应评价,F121.3;F224
  19. 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F224
  20.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空间数据挖掘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TP311.13
  21. 毛红椿天然居群遗传结构研究,S792.9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