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例

作 者: 柳景郁
导 师: 张英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业旅游 发展 对策 武陵源区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旅游是近十几年快速兴起的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目前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关注并研究,但是关于民族地区农业旅游方面却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央连续下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更是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高度。实践证明,旅游业能极大地带动地方经济,农业旅游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国家旅游局在2006举办了“中国乡村游”,2007年举办了“中国和谐城乡游”,并从2010年起和农业部每年联合开展以“全国欢乐乡村游”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这一系列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突出,但是民族地区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和农村风景等,这些特有的资源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旅游将会大有作为。同时,农业旅游主要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作场景、农村景观为吸引物,所以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将第一产业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扩大旅游经济的覆盖,增加城乡居民互动,缩小城乡差距。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业较为发达,主要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然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所以,大力发展武陵源区农业旅游,使之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转变的战略选择,不仅是符合民族地区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背景的需要。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论,主要是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出发,提出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描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业旅游的相关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是介绍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农业旅游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概念的区别,并提出了农业旅游的特点。其次是从国内外两个方面介绍农业旅游发展的历程。最后是提出了农业旅游相关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对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因和效应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多样化的发展、产业转型加快等方面研究了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的原因,最后说明了农业旅游所能带来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应。第四章是对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了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发展的自然、农业、社会经济等基础条件、并指出了研究了其发展现状。其次针对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市场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了农业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章是提出了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第六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论述,并提出了关于民族地区农业旅游的研究展望。

全文目录


目录  5-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第一章 导论  14-26
  一、 选题背景  14-15
  二、 研究意义  15-16
  三、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6-23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6-18
    (二)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23
  四、 研究方法  23-24
  五、 研究内容  24
  六、 创新之处  24-26
第二章 农业旅游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26-36
  一、 农业旅游概述  26-28
    (一) 相关概念  26-27
    (二) 农业旅游的特点  27-28
  二、 农业旅游发展历程  28-33
    (一)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历程  28-30
    (二) 国内农业旅游发展历程  30-33
  三、 农业旅游的相关理论基础  33-36
    (一) 产业融合理论  33-34
    (二) 环城游憩带理论  34-35
    (三) 旅游经济学理论  35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36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因和效应  36-47
  一、 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因分析  36-43
    (一) 政策的大力支持  36-38
    (二) 经济水平的提高  38-40
    (三) 消费需求多样化  40-41
    (四) 产品类型多样化  41-42
    (五) 产业结构的转型  42
    (六) 营销技术的创新  42-43
  二、 农业旅游发展的效应分析  43-47
    (一)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价值  43-44
    (二) 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收入水平  44-45
    (三) 提高农民素质  45
    (四)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5
    (五) 拓展旅游产业的市场,丰富旅游地文化内涵  45-47
第四章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农业旅游现状  47-67
  一、 武陵源区发展农业旅游基础条件  47-55
    (一) 自然条件  47-48
    (二) 社会经济条件  48-52
    (三) 农业条件  52-53
    (四) 区位和交通条件  53-54
    (五) 民风民俗  54-55
  二、 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55-58
    (一) 发展概述  55
    (二) 农业旅游开发管理模式  55-56
    (三) 农业旅游发展类型  56-58
  三、 武陵源区农业旅游问卷调查分析  58-62
    (一) 游客背景分析  58-59
    (二) 旅游消费分析  59
    (三) 游客了解途径分析  59-60
    (四) 游客空间结构及出游停留时间分析  60-61
    (五) 旅游目的分析  61-62
    (六) 游客意见分析  62
  四、 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62-67
    (一) 农业旅游中主体作用未完全发挥  62-64
    (二) 农业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64-65
    (三) 市场经营体系不规范  65-66
    (四) 基础设施不完善  66-67
第五章 武陵源区农业旅游发展相关建议  67-80
  一、 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67-69
    (一) 注重村民参与  67-68
    (二) 提升村民素质  68-69
  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69-70
    (一) 健全法规  69
    (二) 制定扶持政策  69
    (三) 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69-70
  三、 突出武陵源农业旅游特色  70-73
    (一) 做好科学规划  70-72
    (二) 深度挖掘文化  72-73
  四、 建立合理的市场营销体系  73-77
    (一) 定位客源市场  73
    (二) 制定销售策略  73-74
    (三) 多渠道宣传方式  74-77
  五、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7-80
    (一) 住宿与接待设施建设  77-78
    (二) 交通体系建设  78-79
    (三) 环卫通讯建设  79-80
第六章 结论  80-82
参考文献  82-85
致谢  85-86
附录A: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农业旅游游客调查问卷  86-88
附录B: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8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5.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6.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7.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8.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9.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10.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11.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12.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4.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5.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6.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7.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18.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9.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20.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2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