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自我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异-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作 者: 蔡正喆
导 师: 罗勇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全要素生产率 自我选择效应 集聚经济效应 “新”新经济地理
分类号: F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但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既表现为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也表现为生产率上的差距。我们发现:产业集聚地区的企业与非集聚地区的企业相比,往往拥有更高的平均生产率,到底是源于基于异质性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基于外部性的集聚经济效应?为了识别两种效应对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兼具自我选择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组合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两种效应的识别方法和经验假说。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棉、化纤纺织加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密度和城市企业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密度越高,城市平均生产率水平越高,生产率分布离散程度越大,分布的左截尾效应越明显,但并未发现分布整体的右移现象,这都意味着有且仅有自我选择效应在发挥作用。在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中,本文直接利用企业层面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并排除了集聚外部性以其它形式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可能。这也说明传统研究由于忽视自我选择效应而存在高估集聚经济外部性的可能。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11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1-12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2-13
2 文献综述  13-25
  2.1 企业异质性与贸易——“新”新贸易理论  13-15
  2.2 企业异质性与空间选择——“新”新经济地理  15-17
  2.3 集聚经济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17-22
  2.4 自我选择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2-24
  2.5 简评  24-25
3 自我选择与集聚经济的理论模型与识别方法  25-33
  3.1 理论模型  25-28
  3.2 识别方法  28-33
4 关于自我选择与集聚经济的回归分析  33-46
  4.1 变量选取  33-34
  4.2 数据说明与初步分析  34-36
  4.3 回归模型设定  36-38
  4.4 回归结果及分析  38-40
  4.5 稳健性检验  40-46
5 结论及启示  46-48
  5.1 结论  46
  5.2 启示  46-48
致谢  48-50
参考文献  50-55

相似论文

  1.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与国外反倾销诉讼发起,F752.62
  2.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研究,F224
  3. 出口行为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F224
  4. 河北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研究,F224
  5. 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F740
  6. 基于DEA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研究,F592.6
  7. 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F299.24
  8. 对外出口与中国企业生产率关系研究,F279.2;F224
  9.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F326.11
  10. 中国电信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F626
  11. 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原因分析,F127
  12.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F740
  13. 中国生猪业生产率及增长研究,F326.3
  14. 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F832.6;F124
  15. 湖南省各市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析,F327
  16. 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426.471
  17.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F124.3
  18. 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F326.13
  19. 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F273.1;F426.471
  20. FDI引入对中国区域工业TFP和环境绩效影响的对比研究,F424;X196
  21. 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F326.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