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世界大麦贸易格局及对我国大麦产业影响研究

作 者: 徐明
导 师: 李先德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大麦 贸易格局 产业影响 中国
分类号: F32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由于适合贫瘠干旱地区生长且用途较广,大麦在很多国家都有广泛种植。中国是世界大麦的主要消费国,也是进口大国。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大麦供给对国际市场依赖性的增加,外部条件对国内大麦产业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立足于世界大麦贸易格局和与我国大麦产业发展关系,对全球大麦进出口市场、大麦价格决定与定价权、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大麦进口对产业影响和现有大麦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中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首次运用权商模型、回归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对大麦主要进出口国的定价权、我国大麦进口的大国效应、期货价格影响、进口依存度影响因素等进行定量研究,并在综合对比分析我国和世界相关国家大麦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的大麦政策体系来促进我国大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从全球范围来看,近二十多年来,农业科技发展使大麦单产不断提高,但由于对大豆、玉米等作物的需求增加,世界大麦的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大麦贸易量增速逐渐下滑。此外,大麦贸易的区域性更加明显,出口更加向欧洲集中,进口重心逐渐由欧洲的发达国家向南美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乌克兰、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是世界大麦的主要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中国、日本等则成为世界大麦的主要进口国家。我国主要的大麦种植区域集中在华东、东北、西北三个区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啤酒业等大麦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大麦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另外,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作物方面的鼓励种植政策又进一步抑制了大麦的种植,从而导致了中国大麦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大麦的总进口量居世界第二,啤酒大麦进口量则居世界第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进口量对国内大麦市场和大麦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受通货膨胀、供需消长、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世界大麦贸易价格在波动中呈现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国际大麦价格变化对我国内大麦价格影响很大,中国的大麦价格也呈现整体波动上升。我国大麦进口量大,但在大麦贸易定价权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此外,国际大麦期货市场价格对我国大麦批发价格也有明显的影响。从供需来看,依赖大量进口来调节我国大麦供需平衡的局面在相当长时期不会改变。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大麦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通过采用进口集中率指数(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基尼系数这三种绝对和相对指标来分析测算,我国大麦市场的进口集中度都呈现出极高的特征。此外,我国大麦的进口依存度也很高,入世前后的关税变化及国内啤酒产量等多种因素对进口依存度都造成一定影响。总体来看,进口大麦对我国大麦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减少进口风险并促进国内大麦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在大麦生产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支农政策,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大麦在政策支持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作为部分边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一种重要农作物,作为啤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国内大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在借鉴相关国家大麦政策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政府部门应统筹考虑,制定一套完善合理并具有长效性的大麦综合支持政策。政策制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国内产业的促进和发展需要,在推动大麦生产满足我国大麦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注意合理利用好国际大麦市场,以实现我国大麦产业整体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本文建议在大麦政策制定方面形成一套基本准则,一是要明确大麦的用途,给大麦定好位,尽早把大麦纳入到农业补贴体系中去;二是要加强贸易支持和引导,坚守并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贸易政策空间,鼓励进口多元化,提高进口的可调控力度;三是要注重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兼顾好大麦产业上、中、下游的一体化需求。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大麦的生产流通、贸易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8
第一章 导论  18-26
  1.1 研究背景  18-19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0
    1.2.1 研究目的  19
    1.2.2 研究意义  19-20
  1.3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20-22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24
    1.4.1 研究内容  22-23
    1.4.2 研究方法  23-24
  1.5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4-25
  1.6 数据来源  25-26
第二章 世界大麦进出口市场分析  26-36
  2.1 世界大麦生产和贸易概况  26-28
    2.1.1 世界大麦生产概况  26-27
    2.1.2 世界大麦贸易发展概况  27-28
  2.2 世界大麦出口市场分析  28-31
    2.2.1 世界大麦出口洲际分布  28-29
    2.2.2 大麦主要出口国生产和贸易情况  29-31
  2.3 世界大麦进口市场分析  31-34
    2.3.1 世界大麦进口洲际分布  31-32
    2.3.2 大麦主要进口国生产和贸易情况  32-34
  2.4 世界大麦贸易情况综合分析  34-35
    2.4.1 未来大麦贸易增长潜力有限  34
    2.4.2 大麦贸易价格依然有较大上升空间  34
    2.4.3 大麦的进出口区域都比较集中  34-35
    2.4.4 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大麦贸易中的地位日趋提高  35
    2.4.5 大麦价格趋高对非洲地区大麦消费力的影响更大  35
  2.5 本章小结  35-36
第三章 大麦价格决定及定价权问题  36-60
  3.1 世界大麦价格波动分析  36-40
    3.1.1 世界大麦进出口价格波动  36
    3.1.2 大麦主要进出口国价格对比分析  36-39
    3.1.3 全球大麦、小麦价格波动对比分析  39-40
  3.2 国际主要大麦营销组织的作用  40-42
    3.2.1 澳大利亚大麦局  40-41
    3.2.2 加拿大小麦局  41-42
    3.2.3 法国粮食出口协会  42
  3.3 中国大麦价格特征分析  42-45
    3.3.1 中国大麦产量价格波动对比  42-44
    3.3.2 中国大麦和小麦价格波动对比  44-45
  3.4 我国大麦国际贸易“定价权”  45-49
    3.4.1 定价权含义  45-46
    3.4.2 我国大麦贸易的定价权测定  46-48
    3.4.3 我国大麦弱势定价权的原因  48-49
  3.5 “大国效应”分析  49-53
    3.5.1 研究方法  49-51
    3.5.2 数据描述  51-52
    3.5.3 实证分析  52-53
  3.6 期货市场对大麦价格的影响  53-56
    3.6.1 大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54
    3.6.2 大麦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54-55
    3.6.3 大麦期货交易机构  55-56
  3.7 国际期货市场价格与我国大麦价格实证分析  56-58
    3.7.1 数据描述  56-57
    3.7.2 实证分析  57-58
  3.8 本章小结  58-60
第四章 现有格局下的中国大麦供需平衡  60-71
  4.1 中国大麦生产情况分析  60-62
    4.1.1 大麦的播种面积及变化  60-61
    4.1.2 大麦产量及变化  61
    4.1.3 大麦供给分析  61-62
  4.2 中国大麦生产潜能分析  62-64
  4.3 中国国内大麦需求情况  64-67
    4.3.1 大麦总体需求分析  64-66
    4.3.2 大麦需求结构分析  66-67
  4.4 中国大麦产需平衡分析  67-69
    4.4.1 大麦产需缺口预测  67-69
    4.4.2 大麦贸易平衡情况  69
  4.5 本章小结  69-71
第五章 中国大麦进口特征及对产业影响  71-86
  5.1 中国大麦进口市场集中度分析  71-76
    5.1.1 中国大麦主要进口来源国分析  71-72
    5.1.2 进口市场集中度计算  72-76
  5.2 主要大麦进口来源国比较分析  76-77
  5.3 中国大麦外贸依存度分析  77-81
    5.3.1 总体外贸依存度分析  77-79
    5.3.2 中国大麦进口依存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9-81
  5.4 进口大麦对我国大麦产业的影响  81-85
    5.4.1 积极影响  81-82
    5.4.2 不利因素  82-85
  5.5 本章小结  85-86
第六章 中国大麦贸易政策分析  86-104
  6.1 现有政策分析  86-91
    6.1.1 中国大麦相关粮食政策分析  86-87
    6.1.2 中国大麦相关产业政策分析  87-88
    6.1.3 中国大麦相关贸易政策分析  88-91
  6.2 外国相关大麦政策借鉴  91-98
    6.2.1 美国大麦政策借鉴  91-93
    6.2.2 欧盟大麦政策借鉴  93-94
    6.2.3 日本大麦政策借鉴  94-97
    6.2.4 沙特阿拉伯有关大麦政策借鉴  97-98
  6.3 中国促进大麦贸易健康发展政策建议  98-102
    6.3.1 政策制定的统筹考虑  98
    6.3.2 大麦生产流通政策  98-99
    6.3.3 大麦贸易政策  99-101
    6.3.4 大麦产业化政策  101-102
  6.4 本章小结  102-104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4-107
  7.1 主要结论  104-105
  7.2 研究的创新、成果及不足  105-107
    7.2.1 可能的创新  105-106
    7.2.2 不足之处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16
致谢  116-117
作者简介  11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5.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辐射回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S512.1
  19.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20.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粮食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