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 者: 朱雯吉
导 师: 张文胜
学 校: 天津科技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非农就业 人力资源开发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即“农业增效问题”、“农村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农民增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农村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势头也不如城镇强劲。在面对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不断带来的压力时,使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还要将目光投向非农产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导致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而这又会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因此,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运用比较分析、计量分析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考察了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展开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天津市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与比例均有所提高,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源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兼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农民受到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限制使得其在转移就业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天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程度并不高,而且受其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也较低;农村基础医疗设施不但数量少,而且其覆盖面也较小。其次,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从家庭基本特征、劳动力个人特征以及非农就业环境三个层面,分别采用probit模型和数量化理论Ⅰ类模型对影响天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以及非农就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与收入不仅仅受农户家庭特征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还与非农就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非农就业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的现状,并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2
  1.1 选题背景  9
  1.2 研究目的  9-10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  10
  1.4 研究框架  10-12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12-25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  12-19
    2.1.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12-13
    2.1.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13-15
    2.1.3 乔根森模型  15-16
    2.1.4 托达罗模型  16-19
    2.1.5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其他理论模型  19
  2.2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9-21
    2.2.1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19-20
    2.2.2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20
    2.2.3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21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的相关研究  21-25
    2.3.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21-22
    2.3.2 人力资本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22-23
    2.3.3 社会与政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23-24
    2.3.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24-25
第三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现状  25-35
  3.1 天津市人口数量、结构与分布  25-27
    3.1.1 天津市人口数量与结构  25-26
    3.1.2 天津市人口分布  26-27
  3.2 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特点  27-31
    3.2.1 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27-28
    3.2.2 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与构成  28-30
    3.2.3 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特点  30-31
  3.3 天津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31-34
    3.3.1 天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31-33
    3.3.2 天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33
    3.3.3 天津农村基础医疗与饮食结构状况  33-34
  3.4 本章小结  34-35
第四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要因分析  35-42
  4.1 问题的提出  35-36
  4.2 农户调查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36-37
  4.3 计量模型的构建  37-38
    4.3.1 实证模型的设定  37
    4.3.2 模型变量的说明  37-38
  4.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8-40
    4.4.1 模型运行的结果  38-39
    4.4.2 对计量结果的讨论  39-40
  4.5 结论与政策建议  40-42
第五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要因分析  42-50
  5.1 问题的提出  42-43
  5.2 调查概要与变量描述  43-44
  5.3 计量模型的设定  44-47
    5.3.1 数量化理论Ⅰ类的数学模型  44-45
    5.3.2 预测精度及显著性  45-46
    5.3.3 模型的项目与类目设定  46-47
  5.4 实证结果分析  47-49
  5.5 结论及建议  49-50
第六章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50-63
  6.1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51-58
    6.1.1 身体素质层面开发  51-54
    6.1.2 文化素质层面开发  54-55
    6.1.3 技能素质层面开发  55-57
    6.1.4 思想素质层面开发  57-58
  6.2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的保障措施  58-63
    6.2.1 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  58-59
    6.2.2 不断完善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各种保障制度  59-60
    6.2.3 建立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  60-61
    6.2.4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61-6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0-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442.6
  2.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3.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F323.6
  4.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动因研究,F249.2
  5.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F124.7;F224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7.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249.2
  8. 江苏省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G812.7
  9. 企业化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G718.5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以潍坊为例,F323.6
  11. 民工荒中的农民工理性选择研究,C912.82
  12. 内蒙古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259.23
  13. 鄂皖四县市农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相关性分析,F323.6;F224
  14.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G717.38
  15. 我国高尔夫综合休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592
  16. 个人及家庭特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7. 农村劳动力回流创业中的政府服务研究,F323.6
  18.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因素分析,F323.6
  19. 社会资本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F323.6
  20.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与实践性研究,F249.2
  2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F249.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