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农业劳动力视角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研究

作 者: 黎宗玲
导 师: 胡民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比较利益 粮食安全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粮食产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安,则民稳”。我国仅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因此,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对我国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和谐的政治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粮食安全与农业劳动力相关文献的学习研究,了解现今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的供求状况以及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且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目前我国粮食供给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农业劳动力逐步呈现“数量递减、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不均”等特征。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原因,主要有粮食产业缺乏吸引力、比较利益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挤出效应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等原因。从这些因素出发,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农业劳动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建议,例如转变土地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劳动力相对收益、加快培养职业农民以及加强农村公务服务建设等,以求更能切实有效的解决现实中的粮食安全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次  5-9
1 绪论  9-17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9-12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12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  12-14
    1.2.1 粮食安全  12-13
    1.2.2 农业劳动力  13-14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14-16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4-15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
    1.3.3 实施方案  15-16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16-17
2 文献综述及论文的理论基础  17-24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7-21
    2.1.1 国外研究现状  17-18
    2.1.2 国内研究现状  18-21
    2.1.3 文献述评  21
  2.2 理论基础  21-24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1-22
    2.2.2 供求理论  22
    2.2.3 成本收益理论  22-23
    2.2.4 蛛网模型理论  23-24
3 我国粮食供求与农业劳动力现状分析  24-35
  3.1 我国粮食供求基本状况  24-26
    3.1.1 我国粮食供给状况分析  24-25
    3.1.2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及趋势分析  25-26
  3.2 农业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应分析  26-29
  3.3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特征  29-33
    3.3.1 我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趋势明显  29
    3.3.2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现象凸显  29-32
    3.3.3 农业劳动力呈单向流动  32
    3.3.4 劳动力区域分布差异明显  32-33
  3.4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3-35
    3.4.1 劳动力主体的弱质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33
    3.4.2 素质结构偏低,间接影响粮食生产  33-34
    3.4.3 劳动力素质偏低,无法准确预测市场  34-35
4 我国粮食产业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原因  35-41
  4.1 粮食产业先天的弱质产业地位导致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吸引力  35-36
    4.1.1 生产周期长,种植风险较大  35-36
    4.1.2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抵御风险能力弱  36
    4.1.3 粮食生产在供需市场中的需求弹性较小  36
  4.2 比较利益低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36-37
    4.2.1 粮食生产比较利益极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  36-37
    4.2.2 粮食生产各个主体难以形成合力  37
  4.3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农业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  37-39
    4.3.1 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极快,导致农业产业劳动力流失  37-38
    4.3.2 城镇化后,农村总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镇  38-39
  4.4 粮食组织生产方式落后,小规模经营造成农业劳动力闲置  39
  4.5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全,农业生产缺乏金融支持  39-41
5 基于农业劳动力视角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41-47
  5.1 政府需要继续提高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  41-42
    5.1.1 建立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41
    5.1.2 立足国内,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1-42
  5.2 转变与创新农业土地经营方式,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帕累托有效  42-43
    5.2.1 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加快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42
    5.2.2 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  42-43
  5.3 加快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收益  43
    5.3.1 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  43
    5.3.2 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行生产  43
  5.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43-44
    5.4.1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针对性强的金融机构  43-44
    5.4.2 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4
  5.5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44-45
    5.5.1 提升农业吸引力,平衡务农者与外出打工者的收入水平  44-45
    5.5.2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  45
    5.5.3 政府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训  45
  5.6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5-47
    5.6.1 加强农村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  45
    5.6.2 丰富农村文化娱乐设备建设  45-47
6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53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53

相似论文

  1.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2.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3.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F124.7;F224
  4. 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C924.2;F124
  5. 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F323.8
  6. “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D412.6
  7. 郴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F323.6
  8. 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49.27;F127
  9. 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F323.6
  10.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F127;F224
  11.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G717.38
  12. 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F323.6
  13.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F249.2
  14.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922.5
  15.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歧视,F249.21
  16. 社会因素与劳动力回流,F224
  17. 寻租对劳动力配置及经济的影响,F124;F224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F124.7
  19. 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地选择理论,F127
  20. 关于日本外国劳动者政策的考察,DD912.5
  21.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实证研究,G718.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