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管理导向

作 者: 张明
导 师: 谢家智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农村金融与财政
关键词: 价格结构性上涨 经济结构 制度结构 预期结构
分类号: F323.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当今价格结构性上涨成为常态等背景下,借鉴总量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在深入考察中国工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特征和微观主体特点,从经济结构制度结构以及预期结构三个视角透视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维持机制,并分别设计验证分析。最后立足于中国管理价格结构性波动的基础环境,总结探讨中国未来管理工农价格波动的主要思路和合理方向。一、研究结论1、中国的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机制并不符合传统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与传统的成本驱动型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不同,中国的价格波动往往是与需求周期波动高度耦合的。并且,作为一个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价格波动不可能剥离转型时期的独特制度因素。另外,转型时期特殊的市场体系和主体特征也造成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活动主体不同的预期表现形式,这在传统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中都并没有得到诠释。2、二元结构特征是需求冲击背景下中国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逻辑起点。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时,往往会选择工业部门作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先导,由此带动工业部门的“蛙跳式”增长,形成工农两部门发展的绝对差距。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成长经济体,面临提振经济促进国民收入向发达国家收敛的重任。中国在利用后发优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时,也选择了工业化发展战略,二元结构特征得以存续发展。二元结构使得当面临需求冲击时,供给能力较强、产能充裕的工业部门能够快速对接,而供需矛盾则逐渐向产能不足的农业部门累积,形成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3、转轨过程中的制度干预促成了更为明显的价格结构性上涨。中国正在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轨时期独特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非完全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尤其是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的制度扭曲,在中国式价格波动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转轨过程中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压低以及部分工业品超越均衡价格的制度干预,不仅不会缓和两部门价格分化,反而会刺激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工业品的市场供给,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格局。4、预期性质的差异加剧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由于工农产品的预期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工业品价格调整灵活而农产品价格具有惯性,两者分别以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为主导。工农产品价格主导预期性质的差异,使得当一个外生的冲击发生时,农产品价格的适应性预期会引起追涨杀跌而刺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工业品价格理性预期使其合理评估供需做出价格判断,工农产品价格预期性质差异是加剧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重要推手,预期差异对形成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贡献达39.1%-62.0%。5、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能够通过一系列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具有复杂的影响效果。例如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既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效应、福利成本损失加剧经济波动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会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调整工农产业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失衡状态。二、政策含义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在应对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时,需要以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为目标函数,以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为切入点,配套相关政策引导释放其有利层面,同时防治其负面影响。当然,政府在运用政策管理价格结构性上涨时必须联系中国的基础环境,基于现实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以及强劲有力的政策工具,科学合理地进行政策引导和管理。1、以协同工农业投资为导向,弥合工农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差异。一是适时调整政府工农投资方向和比例,减少工业部门无效率的投资进入农业部门;二是通过财政补贴农业并向垄断工业企业征税,引导农业投资;三是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转嫁和分散农业风险,扶持农业投资。2、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建立统筹城乡的工农市场体系。第一,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链条化;第二,将农民培育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第三,建立农业供需预警系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指引;最后,防范金融投机,稳定市场秩序。3、以防止失当的政策调控为导向,保持一定容忍度。第一,容忍农产品价格的回溯性上涨;第二,理解工业品价格的平稳性态势。4、以疏导经济过热为导向,抑制过快的价格结构性上涨。第一,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防范经济过热;第二,减少外部冲击和依赖,实现国内国外经济均衡发展;第三,加强区域、地区间的协调和配合,促进地区从分割走向整合。三、主要创新点1、提出了二元结构约束下需求冲击式的中国结构性价格上涨形成逻辑。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胀形成假说,本研究提出了需求冲击式的价格结构性上涨形成机理,特别是提出二元结构矛盾促成了需求冲击导向价格结构性上涨的传递。2、将转轨时期中国的制度特征融入结构性价格上涨分析框架。以转轨背景下工农产品价格的制度扭曲为基本假设,发现转轨过程中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压低以及部分工业品超越均衡价格的制度干预,不仅不会缓和两部门价格分化,反而会刺激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工业品的市场供给,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格局。3、吸收了预期学派的研究成果使得解释机理更具微观基础。工农产品生产者不同的市场参与度,造成了两者的预期性质存在差异,工农产品价格分别以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为主导,并且通胀水平越高越容易强化工农产品价格的主导预期差异,预期异质性加剧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这在以往研究中并没有得到揭示。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3
第1章 导论  13-25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17
    1.1.1 研究的背景  13-15
    1.1.2 研究的意义  15-17
  1.2 研究范围和概念的界定  17-20
    1.2.1 研究范围  17-18
    1.2.2 相关概念  18-20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0-22
  1.4 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2
  1.5 研究的特色和新意  22-25
第2章 文献综述  25-41
  2.1 国外研究综述  25-32
    2.1.1 理论研究  25-29
    2.1.2 经验研究  29-32
  2.2 国内研究综述  32-38
    2.2.1 理论研究  32-36
    2.2.2 经验研究  36-38
  2.3 简短的评论  38-41
第3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趋势、特征和效应  41-63
  3.1 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波动的趋势  41-48
    3.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波动轨迹  41-43
    3.1.2 2003年以来的波动特征  43-47
    3.1.3 两个时段的比较  47-48
  3.2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测度  48-51
    3.2.1 测度方法与结果  48-50
    3.2.2 价格结构性波动的周期划分  50-51
  3.3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区域表现及国际比较  51-54
    3.3.1 国内区域特征  51-53
    3.3.2 国际比较  53-54
  3.4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  54-60
    3.4.1 通货膨胀效应  55-56
    3.4.2 福利成本效应  56-57
    3.4.3 收入分配效应  57-59
    3.4.4 产业结构效应  59-60
  本章小结  60-63
第4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现实基础  63-77
  4.1 总量层面的“典型事实”  63-70
    4.1.1 中国的“货币失踪”之谜  63-66
    4.1.2 中国需求驱动型的价格上涨压力  66-67
    4.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格波动面临外部压力  67-70
  4.2 结构层面的“典型事实”  70-76
    4.2.1 中国工农产业的非均衡发展  70-71
    4.2.2 中国工农产品生产主体市场参与度不均等  71-72
    4.2.3 中国工农产品定价的政府干预  72-74
    4.2.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  74-76
  本章小结  76-77
第5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形成机理及分析框架  77-91
  5.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理论借鉴  77-85
    5.1.1 不平衡增长理论  77-78
    5.1.2 “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  78-81
    5.1.3 预期扰动的理论基础: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81-83
    5.1.4 发展中国家制度干预的理论借鉴  83-85
  5.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和分析框架  85-89
    5.2.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  85-88
    5.2.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框架线路图  88-89
  本章小结  89-91
第6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经济结构视角的实证  91-105
  6.1 理论框架与假说  91-95
    6.1.1 微观基础  91-93
    6.1.2 结构分析  93-95
  6.2 实证研究设计  95-98
    6.2.1 计量模型设定  95-96
    6.2.2 变量与数据  96-98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98-103
  本章小结  103-105
第7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制度结构视角的实证  105-115
  7.1 理论框架与假说  105-108
  7.2 变量与数据  108-109
  7.3 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109-112
  7.4 稳健性检验  112-114
  本章小结  114-115
第8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预期结构视角的实证  115-125
  8.1 理论假说  115-116
  8.2 实证研究设计  116-120
    8.2.1 计量模型设定  116-117
    8.2.2 方法说明  117-119
    8.2.3 变量与数据  119-120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0-123
    8.3.1 时变参数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120-121
    8.3.2 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与分析  121-123
  本章小结  123-125
第9章 管理中国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125-137
  9.1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基础环境  125-131
    9.1.1 基础环境的构成要素  126-127
    9.1.2 基础环境的国际比较  127-131
  9.2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131-137
    9.2.1 以协调工农业投资为导向,弥合工农技术和供给能力差异  131-132
    9.2.2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建立统筹城乡的工农市场体系  132-133
    9.2.3 以防止失当的政策调控为导向,保持一定容忍度  133-134
    9.2.4 以疏导经济过热为导向,抑制过大的价格结构性上涨  134-137
第10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137-141
  10.1 基本结论  137-139
  10.2 研究展望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53
致谢  153-155
科研成果  155-156

相似论文

  1. 促进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发展研究,F832.48
  2.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F224
  3.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研究,F124;F121
  4. 我国城乡收入差异研究,F124.7
  5. 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F426.2;F127
  6. 短期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F124
  7. 经济结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F752.68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农村社会变迁,D922.4
  9. 中国武术产业结构体系研究,G852
  10. 我国信贷规模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F123;F224
  11. 我国省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化研究,F127;F224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淮南市经济结构调整,F127
  13. 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F127
  14.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F014
  15. 经济内外失衡下的货币政策解析及调控模式选择,F822.0
  16.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F321
  17.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构优化与创新设计研究,F320
  18. 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F124.7
  19. 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研究,F127
  20. 基于投入产出扩展技术的经济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F224
  21. 安徽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F812.4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