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
作 者: 陈卉茹
导 师: 陶传平
学 校: 齐鲁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
分类号: F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情的特殊、“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战略、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选择注重城市发展的政策,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体制新。我国在城乡之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一体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城乡发展的最终模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开始瓦解,城乡差距缩小城乡联系明显增强,“三农”问题的解决迈出了一大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发展模式粗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困难。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是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应当看到现阶段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农村长期以来的积贫积弱已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不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国必须突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兼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手段;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乡一体化国内外发展理论实践,通过对中国城乡差别的认识和分析以及中国现阶段城乡建设模式的评述,引出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研究解决的途径。最后通过诸城市的案例,为小城市提供一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第一部分导论。在导论部分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研究。首先对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国内外学者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核心——外围”理论等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城乡发展模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第三部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首先,从城乡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三大产业结构、就业比重、医疗状况、社会保障覆盖率、基尼系数等方面阐述中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及原因分析重点分析了建国后,我国城乡关系形态的演变;其次重点阐述了中国城乡关系发展轨迹,分析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成因;第三,分析新时期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几种经典模式,总结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最后,指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我国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针对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际情况,从新农村建设、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县域发展五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议。第五部分案例——诸城市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诸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诸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指出县域对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部分 导言 13-22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3-14 (一) 城市化 13 (二) 小城镇 13 (三) 城乡统筹 13-14 (四) 城乡一体化 14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一) 理论价值 14-15 (二) 实践意义 15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9 (一) 国外研究成果 15-17 (二) 国内研究成果 17-19 四、 基本内容和主要架构 19-20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0-22 第二部分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2-29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 22-26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发展理论 22 (二) 列宁、斯大林的城乡发展理论 22-23 (三) 中国共产党的城乡关系理论 23-26 二、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26-29 (一)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6-27 (二) 增长极理论 27 (三) 极化——涓滴理论 27-28 (四) 核心——外围理论 28 (五) 平衡增长理论 28-29 第三部分 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 29-41 一、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轨迹 29-31 二、 中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及制约因素 31-38 (一) 我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31-37 (二) 我国城乡发展的制约因素 37-38 三、 新时期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模式分析 38-39 (一) 珠海模式 38 (二) 上海模式 38-39 (三) 温州模式 39 (四) 苏南模式 39 四、 经济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变迁对我国城乡发展的启示 39-41 (一) 发达国家城乡发展都具有阶段性 39 (二)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工农业的共同发展 39-40 (三)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了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 40 (四) 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城乡发展中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管理 40-41 第四部分 我国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41-48 一、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41-43 (一) 加快新农村建设 41 (二) 进行城乡规划 41-43 (三) 加强政府引导 43 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3-44 (一) 农业科技创新 43 (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44 (三) 农业发展产业化 44 (四) 农业发展信息化 44 (五) 农业发展的生态化 44 三、 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制度 44-46 (一) 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 44-45 (二) 统筹城乡就业政策 45 (三) 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45 (四) 加快城乡金融发展 45-46 (五) 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46 四、 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 46-47 五、 从县域发展寻找突破口 47-48 第五部分 案例——诸城市城乡一体化研究 48-54 一、 诸城市基本情况 48 二、 诸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过程 48-49 三、 诸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49-50 (一) 完善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 49 (二) 完善一体化文化建设体系 49 (三) 完善一体化民生保障体系 49-50 (四) 完善一体化生态文明体系 50 四、 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50-52 (一) 完善设施,丰富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50-51 (二) 节约资源,集中居住,加快形成新的共同体 51 (三) 科学布局,引导为主,促进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1 (四) 发扬民主,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51 (五) 加强党建,健全组织,提供社区发展组织保障 51 (六) 整合资源,完善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1-52 五、 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几点启示 52-54 (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 52 (二)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 52 (三) 要坚持群众满意的原则,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52-53 (四) 要坚持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53 (五) 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53 (六)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对接 53-54 参考文献 54-60 致谢 60-61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1
|
相似论文
-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 城乡一体化下的“文明示范村”建设研究,D422.6
-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选择,F123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析,F127
-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当代视界,F299.2;F091.91
-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R197.1
- 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理论和实证研究,F123
- 城乡一体化过程的规划体制创新,F123
- “小产权房”合法化的研究,F293.3
-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F091.91
- 苏州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权研究,F301
- 探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F323.89
-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新余市农村公共品供给研究,F327
- 工业薄弱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F127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问题探析,D922.3
- 农村信息化推动苏南区域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对策研究,F127;F224
- 构建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323.89;F842.6
- 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成渝模式下城乡居民受益公平性分析,R197.1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F84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