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家庄“1+4”组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作 者: 史兴兴
导 师: 冯忠江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影响因子 “1+4”组团
分类号: F3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用日趋紧张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去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势必要求我们走节约集约用地道路。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办法。“1+4”组团是石家庄未来发展的重点都市区,对其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利于全面掌握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情况,便于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统计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对石家庄“1+4”组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了全面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对多维数据进行简化,提取了2002-2008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FPPS)计算,评价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优劣变化情况及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实现对评价结果的系统、综合、直观的图形解释,进而提出了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石家庄“1+4”组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展差异表现为:时间上以2005-2006年扩展最为剧烈,地类上以独立工矿用地扩展最为剧烈;区域上以主城区的扩展最为剧烈,其次是鹿泉,再次是正定、藁城,最后为栾城。(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有: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建设用地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用地基础设施效益等。(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优势影响因子主要为:市区的优势因子为投入产出水平;正定县的优势因子由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转为基础设施效益;栾城县的优势因子为建设用地环境质量;藁城市的优势因子由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转为5个因子的相对协调发展;鹿泉市不存在优势因子。(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趋势表现为:2002-2008年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五区域的集约利用水平增长幅度均较大。此外,藁城、正定在2003年,栾城在2005年集约利用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增长。(5)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划分为3级:市区为Ⅰ级高度集约利用区;正定、栾城、藁城为Ⅱ级中度集约利用区;鹿泉为Ⅲ级低度集约利用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1 绪论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4
    1.2.1 研究目的  13
    1.2.2 研究意义  13-14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7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4-15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5-17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8
    1.4.1 研究内容  17-18
    1.4.2 技术路线  18
  1.5 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8-20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0-24
  2.1 相关概念  20-22
    2.1.1 土地集约利用  20
    2.1.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20-21
    2.1.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21
    2.1.4 相关概念辨析  21-22
  2.2 基础理论  22-24
    2.2.1 区位理论  22
    2.2.2 地租理论  22-23
    2.2.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3
    2.2.4 土地生态经济理论  23
    2.2.5 土地市场理论  23-24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27
  3.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4
  3.2. 指标选取原则  24-25
    3.2.1 科学性和易得性  24
    3.2.2 全面性和代表性  24-25
    3.2.3 地域性和动态性  25
    3.2.4 系统性和可比性  25
  3.3. 指标体系设计  25-27
4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27-34
  4.1 评价方法简析  28
  4.2 评价方法确定  28-33
    4.2.1 基于GPCA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取  29-30
    4.2.2 基于FPPS的综合指数计算  30-33
  4.3 评价方法特点  33-34
    4.3.1 精简性  33
    4.3.2 直观性  33
    4.3.3 综合性  33-34
5 “1+4”组团实证研究  34-55
  5.1 研究区概况  34-35
  5.2 区域建设用地扩展差异  35-39
  5.3 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特点  39-40
  5.4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40-55
    5.4.1 数据来源  40
    5.4.2 基于GPCA-FPPS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40-48
    5.4.3 评价结果分析  48-55
6 “1+4”组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策及建议  55-58
  6.1 落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要求  55
  6.2 加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挖潜力度  55-56
  6.3 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56-57
  6.4 规范建设用地监管制度  57-58
7 结论与讨论  58-61
  7.1 主要结论  58-59
  7.2 讨论  59-61
    7.2.1 创新点  59
    7.2.2 不足与展望  59-61
参考文献  61-65
致谢  65-6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7

相似论文

  1.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2.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F301
  5.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
  6. LS-SVM算法预测煤层瓦斯涌出量技术研究及应用,TD712.5
  7.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驱动力分析,F293.2
  8. 不同发展模式下和龙市建设用地总量研究,F301
  9. 空间权法律制度探究,D923.2
  10. 我国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F293.3
  11. 试论统筹城乡中的农村土地利用模式,D923.2;F301
  12. 城市公交TC模式的理论及实践研究,U491.17
  13.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壤CO2释放规律研究,S153
  14. 多中心组团城市干线道路网布局研究,U412.1
  15. 中小企业集群“组团”融资模式研究,F276.3
  16. 城市交通拥塞疏散控制方法研究,TP273
  17.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配置分析,F301
  18. 土地开发利用与交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301
  19. 潜江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F224
  20.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土地利用分析研究,P208
  21.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