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作 者: 俞晓晶
导 师: 杨建文; 胡晓鹏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政府 效应 中国 经验分析
分类号: F1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府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国内外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长期影响和干扰着我们对中国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认识判断。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在各国的产业发展中都以某种形式与途径发挥着作用。“政府”是任何一个国家产业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因素。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从经济起飞向实现赶超过渡的特殊时期,与东亚国家经济起飞相类似,“政府主导”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政府主导的制度结构在中国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经济起飞、推进跨越式发展。在中国的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因素尤其重要和必要,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就无法解析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从全球范围来看,197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道路是研究政府与产业关系最有说服力的素材,并能对未来中国改革与产业发展道路提出方向性建议。正确认识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要分析好两个问题:首先要理性认识和区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正面与负面作用,本文对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其次,要明确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与效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因素产生的特殊效应表现:政府通过选择主导产业、发挥其关联效应,带动产业产出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经济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通过促进以要素转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特定产业和产业体系进行保护从而保证经济系统安全。因此,本文提出增长效应、结构效应、均衡效应和安全效应的“政府-产业发展关系”研究框架,并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对上述四个效应进行分析。四个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1)增长效应。基于对工业行业投入产出数据以及国有企业在工业行业中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的分析,本文认为,作为政府力量在微观企业中的延伸,国有企业能够带动其所在产业发挥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但是由于存在国有企业对其它社会资本的“挤出”,因此,其在带动产业发挥关联效应的同时对于工业总产出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2)结构效应。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的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认为,1978-1992年是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阶段,1992年之后我国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阶段。相比较而言,1978-1992年是从改革开放到确立市场经济地位的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其所带来的结构效应也是空前的。但在1992年之后,进入了制度演化的相对平稳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从战略性调整转向战略调整和适应调整并存的状态,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结构效应在减弱。(3)均衡效应。通过建立要素转移对区域差距影响程度的计量模型,以及第二产业转移与地方政府产业转移意愿和能力的计量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资本在地区间的转移,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深入,第二产业发生转移的规模在扩大。在地方政府吸引产业转入、限制产业转出的动机和能力共同作用下,使得本地区第二产业向其它省市转移。我国长期以来的区域制度安排以及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对政府政策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是限制产业转移和地区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4)安全效应。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影响出发,分析了我国产业安全现状,并认为尽管外部因素对于我国产业安全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我国产业体系及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低效率才是导致国民经济不安全的根源。政府为了避免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和竞争所采取的产业保护措施,在减低外部影响的同时也保护了“低效率”,使得产业发展陷入“越保护越不安全”的悖论。从中国政府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考察可以看出,政府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机抉择”的动态组合关系。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对产业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多方面积极效应,但同时存在着局限性与成本代价的不可测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正面效应依然存在,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其产生的成本和代价在逐渐显现,此时,政府因素需要由更多的市场因素来部分替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因素与市场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总体而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改进——一方面是政府在转型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管理经济的经验,效率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应该逐渐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双有效”驱动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3
导言  13-19
  一、提出问题  13-14
  二、研究构思  14-16
  三、结论、创新与不足  16-19
第一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功能定位与理论框架  19-46
  第一节 文献综述  19-31
    一、政府与经济发展  19-24
    二、政府与产业发展  24-30
    三、评论  30-31
  第二节 不同发展模式中的政府功能比较  31-35
    一、前苏联:计划经济的全能型政府  31-33
    二、美国:市场经济的“无为”型政府  33-34
    三、韩国:后发国家的保护型政府  34-35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功能定位  35-41
    一、政府因素:产业发展的外生变量  35-37
    二、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  37-38
    三、特殊主体的双重作用  38-40
    四、经济转型中的重新定位  40-41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中政府因素产生的效应:理论框架  41-44
  本章小结  44-46
第二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与增长效应  46-65
  第一节 主导产业、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  46-49
    一、主导产业  46-47
    二、主导产业与产业关联  47-48
    三、政府与产业发展的增长效应  48-49
  第二节 我国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及效果  49-56
    一、我国重点产业发展政策  49-51
    二、政策效果:基于产出比重的分析  51-53
    三、政策效果:基于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  53-56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业关联与增长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的实证研究  56-63
    一、国有企业、产业关联与增长效应  56-57
    二、模型的设定及数据说明  57-59
    三、结果及比较  59-63
  本章小结  63-65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与结构效应  65-81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65-68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效应  65-66
    二、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  66-68
  第二节 政府因素与结构效应:基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  68-73
    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68-70
    二、回归分析与计量结果  70-72
    三、进一步分析:制度创新的结构效应  72-73
  第三节 政府因素与结构效应:基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分析  73-77
    一、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73-74
    二、政府作用与行业利润率  74-77
  本章小结  77-78
  本章附录  78-81
第四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与均衡效应  81-102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与地区均衡:一个理论模型  81-87
    一、基本模型  81-84
    二、进一步讨论  84-85
    三、政府因素:产业转移与地区均衡的外生因素  85-87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要素转移与地区差距  87-97
    一、我国地区差距现状  87-93
    二、要素转移、地区差距与产业发展  93-96
    三、区域制度安排:要素转移的根本“壁垒”  96-97
  第三节 政府与产业转移:基于地方政府利益的实证分析  97-101
    一、引言  98
    二、理论假说与数据选择  98-100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100-101
  本章小结  101-102
第五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与安全效应  102-124
  第一节 产业发展安全效应概述  102-106
    一、产业发展的安全效应  102-103
    二、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  103-106
    三、安全、保护与效率  106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安全现状  106-117
    一、应对外部冲击的产业安全  107-108
    二、应对外来资本的产业安全  108-113
    三、应对未来发展的产业安全  113-116
    四、我国产业安全性问题的根源  116-117
  第三节 政府保护与产业发展安全效应  117-122
    一、政府目标导向下的产业安全  117
    二、政府的行为目标  117-119
    三、主体博弈与产业安全悖论  119-122
  本章小结  122-124
第六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及其效应:综合分析  124-146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综合评价  124-128
    一、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有效性  124-125
    二、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实证总结  125-127
    三、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有限性  127-128
  第二节 政府的多目标管理与产业发展  128-133
    一、目标管理  128-129
    二、我国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目标管理模式  129-130
    三、政府的多目标管理与产业发展  130-133
  第三节 政府的多主体博弈与产业发展  133-141
    一、转型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特殊主体  133-140
    二、多主体决策和博弈下的产业发展  140-141
  第四节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政府与产业发展  141-145
    一、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  141-143
    二、政府和市场“双有效”中的产业发展  143-145
  本章小结  145-146
第七章 结语  146-148
参考文献  148-157
后记  157-158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3.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4.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5.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6.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7.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8.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625
  9.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10.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11.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12.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3.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1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1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1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7.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9.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2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2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