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艾比湖流域连作棉田土壤酶与理化性质研究

作 者: 何雪芬
导 师: 吕光辉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连作棉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分类号: S1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面积占新疆总耕地面积的40%,在棉花主产区,这一比例可达80%以上,连作现象非常普遍。长期的棉花连作导致棉区自然资源质量退化,造成病虫危害严重,土壤营养成分失调,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棉花品质下降,使得棉花产出和效益受到影响,对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再加上长期以来大量化肥、农药和农膜的施用,使得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日益下降。连作对于土壤生态功能影响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土壤酶。选取艾比湖流域托托乡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5年、10年、15年、20年、30年棉田中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探讨棉花连作对于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期揭示棉田土壤质量的特征,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棉田、自然样地和半自然样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为: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在050cm内活性变化趋势为棉田>半自然样地>自然样地;垂直方向上总体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即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2)棉田、自然样地和半自然样地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均表现为棉田>半自然样地>自然样地,垂直方向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棉田和半自然样地有机质含量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总盐含量表现为自然样地>半自然样地>棉田,自然样地和半自然样地归属于极重度盐化,棉田属中度盐化;各样地土壤pH值均在8.0以上,自然样地和半自然样地均属于强碱性土壤,棉田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剖面中各离子含量由下层向上层逐渐升高,离子含量总体为:SO42->Ca2+>Cl-->Mg2+>HCO3->CO32-。研究区内盐类主要为硫酸盐型,盐分离子的运移趋势以聚积为主,很少有淋洗脱盐过程,在易溶性盐类上行过程中,硫酸盐表聚最为强烈。(3)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为:在050cm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30年>10年>20年>15年>5年,在剖面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20年>10年>30年>15年>5年,从5年至30年间总体表现为升高;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30年>20年>10年>5年>15年,连作年限为10年的蔗糖酶活性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其余各连作年限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磷酸酶活性均值表现为20年>10年>5年>30年>15年。5年、15年、20年、30年的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连作年限为10年的蔗糖酶活性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4)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酶之间的相关性为:磷酸酶与蔗糖酶、脲酶在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上分别呈现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与脲酶、蔗糖酶在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上分别呈现正相关性,脲酶与蔗糖酶相关性不显著。(5)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为:在050cm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10年>5年>20年>30年>15年,在土壤剖面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总盐表现为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而不断下降,即5年>10年>20年>15年>30年,连作5年和10年属于极重度盐化,连作15年和20年属于重度盐化,连作30年属于中度盐化;pH的变化趋势为15年>5年>10年>20年>30年;从连作5年至30年间有机质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升高,即10年>20年>30年>5年>15年,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出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土壤离子除了CO32-外,变化趋势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递减,离子含量总体表现为SO42->Ca2+>Mg2+>Cl->HCO3->CO32-。(6)典型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从被引入的土壤理化因子来看,有机质是预测酶活性较好的指标,可以用来预测酶活性的高低。(7)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盐渍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50cm土层综合得分排名为5年>20年>10年>15年>30年。由此可以得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得到极大地改善。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土壤酶概述  10-13
    1.1.1 土壤酶的来源  10-12
    1.1.2 土壤酶的分类  12-13
  1.2 土壤酶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关系  13-18
    1.2.1 土壤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13-15
    1.2.2 土壤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15-17
    1.2.3 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及动物的关系  17-18
  1.3 人为因素对土壤酶的影响  18-20
    1.3.1 土壤污染  18-19
    1.3.2 施肥  19
    1.3.3 耕作方式  19-20
  1.4 研究内容  20-21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2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2-29
  2.1 研究区概况  22-23
    2.1.1 托托乡概况  22
    2.1.2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22-23
  2.2 试验方法  23-28
    2.2.1 指标选取  23-25
    2.2.2 野外样品采集  25
    2.2.3 室内实验分析  25-27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7-28
  2.3 技术路线  28-29
第三章 棉田、自然和半自然地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研究  29-40
  3.1 自然样地聚类分析  29-30
  3.2 棉田、自然和半自然样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分析  30-33
  3.3 棉田、自然和半自然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  33-38
    3.3.1 含水量、总盐、pH、及有机质变化特征分析  33-36
    3.3.2 土壤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36-38
  3.4 小结  38-40
第四章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酶活性研究  40-54
  4.1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过氧化氢酶活性分析  40-43
    4.1.1 不同连作年限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0-41
    4.1.2 不同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42
    4.1.3 不同连作年限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显著性分析  42-43
  4.2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脲酶活性分析  43-47
    4.2.1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4-45
    4.2.2 不同土层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5-46
    4.2.3 不同连作年限脲酶活性差异显著性分析  46-47
  4.3 不同连作年限蔗糖酶活性分析  47-50
    4.3.1 不同连作年限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7-48
    4.3.2 不同土层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8-49
    4.3.3 不同连作年限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性分析  49-50
  4.4 不同连作年限磷酸酶活性分析  50-52
    4.4.1 不同连作年限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  50-51
    4.4.2 不同土层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  51
    4.4.3 不同连作年限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性分析  51-52
  4.5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52-53
  4.6 小结  53-54
第五章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盐渍化评价  54-70
  5.1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4-64
    5.1.1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54-55
    5.1.2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总盐的动态变化  55-57
    5.1.3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pH 的动态变化  57-58
    5.1.4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58-60
    5.1.5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离子的动态变化  60-62
    5.1.6 不同连作年限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62-64
  5.2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盐渍化评价  64-68
    5.2.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及基本思想  64-65
    5.2.2 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盐渍化的评价  65-68
  5.3 小结  68-70
第六章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70-77
  6.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70-74
    6.1.1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和原理  70
    6.1.2 典型相关系数  70-71
    6.1.3 典型模型与结构分析  71-74
  6.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74-75
  6.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逐步回归分析  75-76
  6.4 小结  76-77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7-81
  7.1 结论  77-79
    7.1.1 棉田、自然和半自然样地土壤酶与理化性质变化  77
    7.1.2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77-79
    7.1.3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  79
    7.1.4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盐渍化评价  79
  7.2 展望  79-81
参考文献  81-87
致谢  87-8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88

相似论文

  1.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2.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4.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5.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6.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S714
  7. 植被修复对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X144
  8.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S718.5
  9. 连作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S641.2
  10. 红古区农业土壤的综合评价及改良利用研究,S158
  11. 稻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S154.3
  12. 珠江源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X171.4
  13. 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S794.4
  14. 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研究,S793.9
  15. 有机管理对绿洲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S158
  16. 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与立地土壤状况研究,S714
  17. 莽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Q948
  18. 放牧和季节对锡林郭勒草原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Q958
  1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退化原因探究,Q945
  20. 神木矿区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状况研究,S153
  21.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肥力空间分析与评价,TD8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