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分子检测

作 者: 章如意
导 师: 徐敬友;周益军;林玲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致病力 症状 微菌核分离 分子检测
分类号: S43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的土传植物病害,是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各地,甚至同一棉田生长过程中其棉花黄萎病的症状类型、发病率、病害严重程度等方面常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同一棉田棉株个体间的抗病性差异引起的,还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引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生产问题。为此,本文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病原菌分离培养后的生物学培养性状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核型居多,其次为菌丝型,中间型最少。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江苏省同一棉田中,甚至个别在同一植株上分离培养的黄萎病菌都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2.通过比较棉选一号培养基、吕金殿培养基及棉叶培养基,筛选用于从土壤中分离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棉选一号培养基最好,其配方较为简单,并且杂菌少。3. 2008年采集江苏省大丰市土样,用水筛法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40cm的上层中,在重病区0-20cm的土层中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占总的70%左右,在20-30cm分布着20%左右的微菌核,在30-40cm处仅分布10%左右的的微菌核。在轻病区1的0-20cm的土层中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占总的71.2%,20-30cm处分布18%,在30-40cm分布10.8%。因此,深翻上层或对表层土壤进行处理,是防治棉花黄萎病菌的有效方法之一。4.采用了PCR技术对江苏省棉花黄萎菌系进行检测,监测江苏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利用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的特异引物D1、D2对采自江苏棉区的64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PCR扩增,54个菌系扩增出500 bp的片段,与前人报道的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系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一致,说明这些菌系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系,而剩余的10个菌系未扩增出任何片段,利用非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ND1,ND2对这10个菌系进行扩增,扩增出1500 bp的片段。落叶型黄萎病菌占供试菌系的84.38%,表明目前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依旧以落叶型黄萎病菌为主。5.选有代表性的棉花黄萎病菌52个菌株及4个对照菌株,各配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于棉花苗期1-2叶期伤根接菌,在温室中对各代表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并发现江苏棉花黄萎病菌有落叶型菌系的存在,可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混合类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弱致病力的III型分别占17.86%,71.43%,10.71%。结果还表明,同一棉田棉花黄萎病存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两类表现类型,而且棉花黄萎病菌又同时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致病类型,这就表明棉花黄萎病菌是一个易变异的混合基因型群体,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组成的亚群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前言  9-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7
  1.1 棉花黄萎病的发现及在中国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10
  1.2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10-11
    1.2.1 普通型  11
    1.2.2 落叶型  11
  1.3 棉花黄萎病菌种的鉴定  11-14
  1.4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制  14-15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15-19
    1.5.1 RFLP 技术的应用  15-16
    1.5.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6-17
    1.5.3 PCR 和RAPD 技术的应用  17-19
  1.6 棉黄萎病病原菌微菌核的研究  19-21
    1.6.1 影响微菌核形成的因素  19-20
    1.6.2 菌核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  20-21
  1.7 棉花黄萎病发病规律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21-22
    1.7.1 发病规律  21
    1.7.2 流行规律  21-22
  1.8 棉花抗黄萎病的机制  22-23
  1.9 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的方法  23-24
    1.9.1 病圃鉴定  23-24
    1.9.2 苗期鉴定技术  24
  1.10 综合防治  24-27
    1.10.1 农业防治  24-25
    1.10.2 化学防治  25
    1.10.3 生物防治  25-27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7-34
  2.1 江苏部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菌的分离  27-28
    2.1.1 棉花黄萎病病杆的收集  27
    2.1.2 致病菌的分离和纯化  27-28
  2.2 土壤棉花黄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28-29
    2.2.1 实验材料及实验所需培养基  28-29
    2.2.2 土样制备  29
    2.2.3 检测方法  29
  2.3 棉花黄萎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  29-30
    2.3.1 供试培养基  29
    2.3.2 土样制备  29
    2.3.3 土样检测方法  29-30
  2.4 特异性引物PCR 测定  30-32
    2.4.1 供试菌系  30
    2.4.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0
    2.4.3 菌丝的培养  30-31
    2.4.4 DNA 提取方法  31
    2.4.5 PC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31-32
  2.5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类型测定  32-34
    2.5.1 供试菌种  32
    2.5.2 鉴别寄主  32
    2.5.3 灭菌土准备和棉苗培育  32-33
    2.5.4 菌液的制备  33
    2.5.5 接菌及调查方法  33-34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4-53
  3.1 棉花黄萎病的病害调查及其致病菌的分离  34-42
    3.1.1 我区棉花黄葵病田间症状表现  34
    3.1.2 病样采集和分离培养  34
    3.1.3 黄萎病菌的培养性状  34-37
    3.1.4 江苏大丰黄萎病菌的培养性状  37-40
    3.1.5 PCR 特异性扩增黄萎病菌菌株  40-41
    3.1.6 大丰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分化测定  41-42
  3.2 土壤黄萎病病菌分布情况的检测和致病性分化的测定  42-48
    3.2.1 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43-44
    3.2.2 黄萎病菌在土层中的分布情况  44-48
  3.3 56 个黄萎病菌菌系对 4 个棉花品种的致病性  48-53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53-56
  4.1 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培养性状  53
  4.2 土壤棉花黄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53
  4.3 棉花黄萎病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53-54
  4.4 PCR 特异性扩增棉花黄萎病菌结果  54
  4.5 棉田土壤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类型鉴定  54-56
参考文献  56-62
附录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和仪器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2.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3. 切花菊转DdICE1基因研究,S682.11
  4. 青少年学生自评亚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B844.2
  5. 91例无症状轻度蛋白尿或(和)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危险因素分析,R692
  6. 肾移植供、受体生存质量调查研究,R699.2
  7. 儿童癫痫症状与MRI变化的相关分析,R742.1
  8. 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睾酮水平相关研究,R749.3
  9. 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B844.2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研究,R749.3
  11. 鳞状上皮细胞间隙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关系的研究,R571
  12. 帕金森病患者经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非运动症状临床综合调查分析,R742.5
  13. 埃森儿童青少年创伤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B841
  14. EMS诱变小麦M3籽粒鉴定及高抗性淀粉的初步筛选,S512.1
  15. 住院烧伤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749.2
  16. 莉芙敏与更年安加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卵巢去势症状的临床对比观察,R737.3
  17. 美沙酮门诊海洛因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749.64
  18. 三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报告,R749.3
  19.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证候学研究,R749.94
  20.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经络的相关性研究探讨,R272
  21.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R697.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纤维作物病虫害 > 棉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