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

作 者: 张明柱
导 师: 任利成
学 校: 太原科技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发展指数 分类评价模型 发展策略
分类号: F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之后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并被认为是人类城市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为了抢占建设智慧城市的制高点,世界各城市纷纷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近几年来我国大批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当中。但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评价尚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基于城市系统工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学、城市信息化测度等理论,研究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在规范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出了采用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保障力”五个角度构建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了比较评价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象限法构建了一整套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并参照模型给出了不同类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要充分体现城市智慧化的整体水平和各方面的优劣情况;构建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对城市智慧化水平进行评价符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现状,解决了通过聚类分析或者各方面在数值上简单相加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的比较评价,可以使各城市和地区充分了解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劣情况,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实施路径。因此分类评价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对各类别智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推动智慧城市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4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意义  13-14
    1.2.1 理论意义  13-14
    1.2.2 实践意义  14
  1.3 研究综述  14-19
    1.3.1 智慧城市发展认知方面的研究  14-16
    1.3.2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  16-17
    1.3.3 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方面的研究  17-18
    1.3.4 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18-19
  1.4 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  19-22
    1.4.1 研究内容  19-20
    1.4.2 研究路线  20-21
    1.4.3 研究方法  21-22
  1.5 研究创新点  22-24
第二章 智慧城市理论解析  24-32
  2.1 智慧城市的涵义及特征  24
  2.2 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  24-26
  2.3 多重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26-27
  2.4 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  27-30
    2.4.1 城市系统工程理论  27-28
    2.4.2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8-29
    2.4.3 城市生态学理论  29
    2.4.4 城市信息化测度理论  29-30
  2.5 智慧城市发展的意义  30-32
第三章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评价  32-38
  3.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  32-33
    3.1.1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  32
    3.1.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  32
    3.1.3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  32-33
    3.1.4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分布特征  33
  3.2 典型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33-35
  3.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的评价  35-38
第四章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指数研究  38-48
  4.1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及概述  38
  4.2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8-41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8-39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分析  39-40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0-41
  4.3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智慧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41-48
    4.3.1 评价方法  41-42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原始数据的处理  42-45
    4.3.3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45-46
    4.3.4 智慧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46-48
第五章 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8-68
  5.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48-54
    5.1.1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总体分析  50
    5.1.2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分指数分析  50-54
  5.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聚类分析  54-57
    5.2.1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聚类过程处理  54-56
    5.2.2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聚类结果分析  56-57
    5.2.3 采用聚类法对城市智慧化程度进行分类的不足  57
  5.3 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的构建  57-68
    5.3.1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与分指数相关性分析  57-58
    5.3.2 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及分析  58-6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8-72
  6.1 总结全文及进一步讨论  68-69
    6.1.1 总结全文  68
    6.1.2 研究的进一步讨论  68-69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9-72
参考文献  72-76
致谢  76-78
附录 1:判断矩阵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78-80
附录 2:50 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无量纲化后数据列表  80-8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4-85

相似论文

  1.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新能源装备产业振兴下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4
  4. 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产业链发展策略研究,F426.72
  5. 苏州市吴中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F572.88
  6. 软件外包产业价值链研究,F426.672
  7. 青岛市城阳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F327
  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F832.2
  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与集群式发展策略,F552
  10.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研究,K928.5
  11. 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及策略选择,F426.471
  12.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J905
  13. 浙江省海盐县“城乡一体新社区”妇女组织发展研究,D442.6
  14.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研究,F832.2
  15.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关键策略研究,F592.7
  16.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F127
  17.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F205
  18. 安顺屯堡文化区城镇体系发展策略研究,TU984.114
  19.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研究,F259.2
  20. 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607
  21. 辽宁传媒产业发展研究,G206-F

中图分类: > 经济 >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