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和生产率估计研究

作 者: 林佳显
导 师: 龙志和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
关键词: 随机前沿模型 空间计量 极大似然估计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机前沿模型作为效率测算的计量经济参数方法的代表,最初由Aigner、Lovell&Schmidt,Meeusen&Van den Broeck和Battese&Corra三组研究人员于1977年同时提出,并很快发展成为经济计量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经济和管理等学科测算诸如工业、农业和金融银行业等领域的效率和生产率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一系列关于随机前沿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及技术效率推断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常用的经典随机前沿模型中,一般假设不同经济个体之间具有独立性,然而,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空间交互效应在经济个体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彼此独立的假设明显与现实经济状况不相符。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均指出,地理接近性是产生外部性和一系列相邻效应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经济个体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它总是与相邻的其它经济个体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联系。近年来,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空间关系成为现代经济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计量经济学将空间效应引入经典计量模型和统计方法中,为处理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空间交互效应和空间结构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如果经济个体(或地区)之间存在空间交互效应和空间外部性,随机前沿模型中没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可能会产生模型设定偏误,从而导致参数估计和技术效率推断有偏,而以此为基础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也可能会出现误差。而国内外现有的将空间效应引入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框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仍在空间模型设定、面板模型设定和技术无效率项分布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入随机前沿分析框架中,结合两者的特点,同时考虑空间滞后因变量和空间误差自相关,分别基于正态-半正态、正态-指数分布和正态-截尾正态三种不同的概率分布假设,完善和补充已有的横截面和面板模型,提出异方差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LR检验和技术效率推断;其次,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情形下,围绕生产前沿法和广义Malmquist生产率参数分解法展开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估计及其分解的研究;最后,将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应用于测算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效率,实证考察引入空间效应给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框架的参数估计及技术效率推断所带来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横截面数据,将空间效应引入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同时考虑空间滞后因变量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构建正态-半正态、正态-指数分布和正态-截尾正态分布形式的横截面空间随机前沿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相应模型的参数,为避免最优化过程直接涉及矩阵平方根的计算从而导致算法不稳定,进一步推导等价的对数似然函数;随后针对空间系数和技术无效率项进行五项LR检验;最后利用JLMS方法推断技术无效率项的点估计值,进而得到每个生产单位的技术效率估计。尽管同为单参数分布,但正态-指数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比正态-半正态模型的要简单,这将为其实证应用提供易操作性。另外,正态-截尾正态模型嵌套正态-半正态模型,前者为技术效率估计提供一种更加一般化的模式,但复杂度更大。2、结合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和经典面板随机前沿模型的特点,构建四种形式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分别为:Anselin SAR形式、KKP SAR形式、SMA形式、SEC形式,并将这四种形式统一表达在同一个模型框架中。随后基于正态-半正态、正态-指数、正态-截尾正态的概率分布假设,对模型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针对空间系数和技术无效率项进行五项LR检验;并利用JLMS方法推断技术效率的估计值。为了减少最优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和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对对数似然函数中NT NT阶矩阵的逆矩阵和行列式计算进行降维处理,即转化为N N阶矩阵的逆矩阵和行列式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技术效率非时变的假设,构建技术效率时变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且不赋予技术无效率项任何函数约束形式,并采用模拟极大似然法对时变面板空间模型进行参数估计。3、在分别考虑随机干扰项、技术无效率项和两者存在异方差的情形下,构建正态-半正态、正态-指数分布和正态-截尾正态分布形式的异方差空间随机前沿模型。首先考察忽略异方差性所产生的后果,当随机干扰项或技术无效率项存在异方差时,斜率系数向量的估计值均是无偏的,截距项向量的估计值却均是下偏的,但前者可通过已知的技术无效率项标准差来修正偏误,这与经典随机前沿模型的情况类似;对技术效率估计值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空间效应的存在,不同于经典模型,其作用方向有待进一步确认,估计值下偏或上偏将取决于具体的实证数据。针对各种设定形式的异方差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进而推断其技术效率。4、基于时变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围绕生产前沿法和广义Malmquist生产率参数分解法分别展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估计及其分解的研究。重新构建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框架下的生产前沿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技术效率变化、配置效率部分和规模经济效应部分,这四个分解因素的表达式均体现了空间滞后因变量的直接影响,而空间误差自相关通过参数估计和技术效率推断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将距离函数的空间滞后项引入具有产出导向型的超越对数形式距离函数中,重构考虑空间效应的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利用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其中空间效应以技术效率变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形式存在,而技术进步变化部分和规模经济效应部分并没有受到空间效应的直接影响。5、将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应用于测算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效率。无论基于何种分布假设,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和经典模型均显示中国工业产业技术无效性的存在,与随机干扰项相比,其估计值是高度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参数估计方面也无法证伪,空间系数(至少是空间误差自相关系数)是正的且显著,而在三种计量经济模型设定中,空间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在对数似然函数估计值方面一直表现最优,说明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这种空间效应对工业产业发展存在正向影响。从技术效率估计的视角来看,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均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经典模型的推断结果,其中基于正态-指数分布空间模型的技术效率空间分布更为符合理论预期。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绪论  16-29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22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2-23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23-24
    1.3.1 研究内容  23-24
    1.3.2 研究目的  24
  1.4 研究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  24-27
  1.5 本文结构  27-29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  29-61
  2.1 随机前沿模型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  29-40
    2.1.1 模型设定形式  30-35
    2.1.2 模型估计方法  35-40
  2.2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  40-52
    2.2.1 空间效应  41-43
    2.2.2 空间权重矩阵  43-45
    2.2.3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设定  45-52
  2.3 空间随机前沿模型文献研究  52-59
  2.4 本章小结  59-61
第三章 横截面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估计  61-86
  3.1 正态-半正态模型  63-71
    3.1.1 假设条件  63-64
    3.1.2 极大似然估计  64-68
    3.1.3 LR 检验  68-69
    3.1.4 技术效率  69-71
  3.2 正态-指数模型  71-77
    3.2.1 假设条件  71-72
    3.2.2 极大似然估计  72-74
    3.2.3 LR 检验  74-76
    3.2.4 技术效率  76-77
  3.3 正态-截尾正态模型  77-84
    3.3.1 假设条件  77
    3.3.2 极大似然估计  77-81
    3.3.3 LR 检验  81-82
    3.3.4 技术效率  82-84
  3.4 本章小结  84-86
第四章 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估计  86-121
  4.1 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框架  87-96
    4.1.1 Anselin SAR 形式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  90-92
    4.1.2 KKP SAR 形式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  92-93
    4.1.3 SMA 形式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  93-94
    4.1.4 SEC 形式的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  94-96
  4.2 正态-半正态模型  96-104
    4.2.1 假设条件  96
    4.2.2 极大似然估计  96-100
    4.2.3 LR 检验  100-103
    4.2.4 技术效率  103-104
  4.3 正态-指数模型  104-110
    4.3.1 假设条件  104
    4.3.2 极大似然估计  104-107
    4.3.3 LR 检验  107-109
    4.3.4 技术效率  109-110
  4.4 正态-截尾正态模型  110-116
    4.4.1 假设条件  110
    4.4.2 极大似然估计  110-113
    4.4.3 LR 检验  113-114
    4.4.4 技术效率  114-116
  4.5 时变面板模型的模拟极大似然估计  116-119
    4.5.1 时变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设定  116-117
    4.5.2 模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介绍  117-118
    4.5.3 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模拟极大似然估计  118-119
  4.6 本章小结  119-121
第五章 异方差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估计  121-165
  5.1 正态-半正态异方差模型  121-137
    5.1.1 随机干扰项 v 存在异方差  121-127
    5.1.2 技术无效率项 u 存在异方差  127-132
    5.1.3 v 和 u 同时存在异方差  132-137
  5.2 正态-指数异方差模型  137-150
    5.2.1 随机干扰项 v 存在异方差  137-142
    5.2.2 技术无效率项 u 存在异方差  142-147
    5.2.3 v 和 u 同时存在异方差  147-150
  5.3 正态-截尾正态异方差模型  150-163
    5.3.1 随机干扰项 v 存在异方差  150-155
    5.3.2 技术无效率项 u 存在异方差  155-160
    5.3.3 v 和 u 同时存在异方差  160-163
  5.4 本章小结  163-165
第六章 基于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估计及其分解  165-192
  6.1 生产前沿法  166-177
    6.1.1 空间模型分析框架  166-173
    6.1.2 计量设定及其估计  173-177
  6.2 广义 Malmquist 生产率参数分解法  177-190
    6.2.1 基本模型分析框架  179-184
    6.2.2 空间模型分析框架  184-190
  6.3 本章小结  190-192
第七章 基于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工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192-209
  7.1 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193-195
  7.2 实证结果分析  195-208
    7.2.1 正态-半正态模型  195-198
    7.2.2 正态-指数模型  198-202
    7.2.3 正态-截尾正态模型  202-206
    7.2.4 讨论  206-208
  7.3 本章小结  208-209
结论  209-215
参考文献  215-22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27-228
致谢  228-230
附件  230

相似论文

  1.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异方差模型的统计推断,O212.1
  2.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3. 指数分布下定数截尾步加试验的二次估计,O211.3
  4. 指数分布下混合截尾步加试验的二次估计,O211.3
  5. 技术进步对重庆市工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F224
  6. 公共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F124;F224
  7. 我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F224
  8. 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F832.33
  9. 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F424
  10. 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F124;F224
  11. 制造业升级中的FDI因素分析,F224
  1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电信业生产效率变动研究,F224
  13. 中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F224
  14.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F206;F224
  15. 我国进口服务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F224
  16. 我国邮电通信业价格歧视的空间计量研究,F632
  17. 1978-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分解,F224
  18. 我国商品房价格空间传递性研究,F224
  19.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F224
  20.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实证研究,F224
  21. 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及其空间计量分析,F8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