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季稻田氮肥减施效应与机制研究

作 者: 张璐
导 师: 文石林;徐明岗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双季稻田 氮肥减施 高产高效 土壤供氮 水稻需氮
分类号: S51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季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65%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75%以上,农民常施用过量氮肥以获得高产。为减少因氮肥施用过多而造成的养分浪费及引起的环境污染,在维持水稻高产前提下提出一个合理的施氮模式,本研究先通过调查分析水稻主要分布地区江西和湖南两省3362户有代表性的农民传统施氮量和习惯施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8个不同施氮处理的田间试验,为进一步探讨土壤供氮机理,设计了7个不同施氮处理的室内培养试验,以期为红壤双季稻田减少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江西省稻-稻轮作系统农民习惯施肥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氮、磷、钾平均用量早稻分别为155 kg N/ hm2,68 kg P2O5/ hm2和128 kg K2O/ hm2,晚稻分别为152 kg N/ hm2,56 kg P2O5/ hm2和135 kg K2O/ hm2。早、晚稻施氮量大于160 kg / hm2的农户分别占42%和44%。鉴于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集约化程度较高、施氮量较大的农户采取减施增效措施,因而确定农民的习惯施氮量为早稻165 kg N/ hm2、晚稻187.5 kg N/ hm2。(2)传统施氮量基础上有机替代20%氮(80F20M)、30%传统施氮量的无机肥氮+50%传统施氮量的缓释肥氮(30F50R)以及30%传统施氮量的无机肥氮+50%传统施氮量的有机肥氮(30F50M)三个模式在两年的试验中表现突出,产量和氮肥回收率略高于传统施氮模式,平均分别为14200kg/ hm2和37.4%,氮肥偏因子生产力、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与传统施氮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8.08%、16.97%和12.56%,说明在短期内减施20%的氮是完全可行的,考虑到生产成本和供应能力,在有机肥充足的区域我们推荐30F50M作为主导技术优化模式(早稻:有机肥氮82.5 kg N/ hm2+无机氮49.5 kg N/ hm2,晚稻有机肥氮93.8 kg N/ hm2+无机氮56.2 kg N/ hm2)。(3)分蘖期由于大量速效氮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土壤速效氮、植株全氮含量以及氮素盈余量较高,传统施氮处理(CFN)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植株吸氮量差异基本不显著。抽穗期以后,由于分蘖肥和穗肥的施入,有机肥替代20%处理(80F20M)和传统施氮处理土壤速效氮和植株吸氮量数值接近,30F50M处理尽管总施氮量减少20%,也没有追施穗肥,但土壤速效氮和植株吸氮量与传统施氮处理基本无显著差异,且水稻各阶段吸氮情况与传统施氮处理最为相似,说明30%化肥氮结合50%有机肥替代氮能够满足土壤供氮和植株需氮量。由于缓释肥分解速率较慢,30%化肥氮结合50%缓释肥替代氮处理(30F50R)土壤速效氮和植株吸氮量较少,但成熟期与传统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4)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培养0~49天时施用100%尿素氮处理(CFN)较高,培养49天后有机肥或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氮与CFN相当,培养88天时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均达180kg/ hm2;30%化肥氮结合50%有机肥替代氮处理(30F50M)与施用100%尿素氮处理(CFN)相比土壤矿化势提高11.73%,提高土壤矿化潜力效果最显著;分蘖期植株吸氮量基本占土壤供氮量的50%以上,后期植株吸氮量占土壤供氮量的比例也较高,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能力匹配效果最好。综上分析,30%化肥氮结合50%有机肥替代氮,不仅保证高产和高氮肥利用率,而且土壤供氮量能满足水稻需氮量,供求关系匹配效果好,对土壤供氮潜力的提高作用最大,是最佳施氮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18
  1.1 氮肥施用过量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13-14
    1.1.1 氮肥施用过量对土壤的污染  13
    1.1.2 氮肥施用过量对水体的污染  13-14
    1.1.3 氮肥施用过量对大气的污染  14
    1.1.4 氮肥施用过量对人类的危害  14
  1.2 提高稻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  14-15
    1.2.1 氮肥种类  15
    1.2.2 氮肥施用方式  15
  1.3 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5-16
    1.3.1 环境因素  16
    1.3.2 土壤理化性质  16
    1.3.3 土壤生物  16
    1.3.4 有机质种类  16
  1.4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方法  16-17
  1.5 水稻需氮与土壤供氮状况研究进展  17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18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8-23
  2.1 研究内容  18
    2.1.1 水稻施肥情况调查分析  18
    2.1.2 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18
    2.1.3 不同减氮模式土壤肥力及水稻吸氮变化特征  18
    2.1.4 氮肥减施稻田土壤供氮特征  18
  2.2 研究技术路线  18-19
  2.3 材料与方法  19-23
    2.3.1 供试土壤  19-20
    2.3.2 试验处理  20-21
    2.3.3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21-22
    2.3.4 测定方法  22
    2.3.5 田间试验安排  22
    2.3.6 数据分析  22
    2.3.7 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22-23
第三章 水稻施肥情况调查分析  23-26
  3.1 农民习惯施肥情况调查分析  23-24
  3.2 农民习惯施肥量频数分布  24-25
  3.3 讨论与小结  25-26
第四章 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26-34
  4.1 水稻分蘖动态  26-27
  4.2 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7-30
    4.2.1 氮肥减施对2008 年水稻产量的影响  27-29
    4.2.2 氮肥减施对2009 年水稻产量的影响  29-30
  4.3 氮肥减施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0-32
    4.3.1 氮肥减施对2008 年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0-31
    4.3.2 氮肥减施对2009 年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1-32
  4.4 讨论与小结  32-34
第五章 不同减氮模式土壤肥力及水稻吸氮变化特征  34-43
  5.1 不同减氮模式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34-36
    5.1.1 不同减氮模式2008 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34-35
    5.1.2 不同减氮模式2009 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35-36
  5.2 不同减氮模式水稻吸氮量变化特征  36-40
    5.2.1 不同减氮模式2008 年水稻吸氮量变化特征  36-38
    5.2.2 不同减氮模式2009 年水稻吸氮量变化特征  38-40
  5.3 不同减氮模式水稻氮盈余量变化特征  40-41
    5.3.1 不同减氮模式2008 年水稻氮盈余量变化特征  40-41
    5.3.2 不同减氮模式2009 年水稻氮盈余量变化特征  41
  5.4 讨论与小结  41-43
第六章 氮肥减施稻田土壤供氮特征  43-49
  6.1 氮素矿化累积量变化特征  43-44
  6.2 氮素矿化一级动力学拟合特征  44-45
  6.3 氮素矿化积温方程拟合特征  45-48
  6.4 讨论与小结  48-49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49-51
  7.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49
  7.2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49-50
  7.3 研究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7
致谢  57-58
作者简历  58

相似论文

  1. 施肥处理毛竹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S795
  2.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的研究,S511
  3.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的辐射利用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S511.42
  4. 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的建立与验证,S513
  5. 东北地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S513
  6. 春玉米超高产高效的氮肥调控生理机制,S513
  7. 不同栽培模式下超高产春玉米根冠衰老特性研究,S513
  8. 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S511
  9.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双季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S511.42
  10. 低养分投入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的营养和农学特性协同机制,S512.1
  11. 玉米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模式研究,S513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西北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S513
  13. 不同生态区优质高淀粉玉米正红211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S513
  14. 先进采矿技术及管理在神东矿区的应用与研究,TD823
  15. 极软岩、易自燃厚煤层综放面开采及支护技术研究,TD823
  16. 运营铁路桥下复采技术研究与实践,TD823.8
  17. 河西走廊孜然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S573.9
  18. 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合理集中生产、高产高效设计实践,TD822
  19. 山脚树矿实现高产高效的研究,TD823
  20.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型的研究,S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按栽培制度分 > 双季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