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荒漠环境规模化人工杨树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作 者: 魏艳敏
导 师: 师庆东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人工杨树林 荒漠灌木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最大的碳库,其生物量碳储量分配的动态变化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在我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有关我国干旱区荒漠环境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较少,这限制了我国干旱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准确评估。本文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测树学方法,研究了立地植被(包括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凋落物的生物量、碳含量与碳储量,并比较分析了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1)克拉玛依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由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组成,其总生物量为51.209t/hm2,在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总量的88.43%;其次为凋落物层,占8.15%;草本层最低,仅为3.42%。(2)乔木植被平均生物量和林分净生产力分别为45.285t/hm2和4.529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60.79%)>树根(14.27%)>树枝(9.84%)>树皮(8.96%)>树叶(6.14%);乔木植被主要器官生物量之间、林分因子之间以及主要器官生物量与林分因子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林分生物量分配集中于6cm-12cm两个径级之间;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迅速减少,0~40cm土层集中了根系生物量86.04%;不同栽培模式下杨树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单沟双植4.5*0.75*0.5这种模式下杨树生物量最大,而十六米一带、三沟双植模式下杨树生物量最小;相同种植模式下,新疆杨林分生物量高于俄罗斯杨,以后造林时要采用单沟双植4.5*0.75*0.5这种种植模式,并选种新疆杨,以提高人工杨树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3)草本层生物量范围为0.593t/hm2~3.177t/hm2,平均值为1.753t/hm2;凋落物层生物量范围为2.760t/hm2~6.655t/hm2,平均生物量为4.171t/hm2;草本层﹑凋落物层生物量与乔木植被生物量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各层次植物碳含量的平均水平差异较小,其碳含量大小顺序为:乔木层(48.23%)>凋落物层(45.05%)>草本层(44.66%)>灌木林(43.07%)。(5)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的总碳储量为73709.706t,平均碳密度为24.507t/hm2。其中,乔木层的贡献最大,为65869.078t,各层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89.36%%)>凋落物层(7.44%)>草本层(3.20%)。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生物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6)荒漠灌木群落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736t/hm2和0.327t/hm2,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大约是荒漠灌木林生物量和碳密度的70倍和75倍,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固碳能力远远大于荒漠灌木林。以上结论表明: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碳库,其碳密度和碳储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固碳能力远远大于荒漠灌木林,对于实施区域CO2减排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干旱区特定的气候、地理、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与其他学者关于杨树生物量和森林碳储量研究相比,本杨树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较低。从碳汇角度考虑,应该努力寻求适当的人工林种植模式与经营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林分的固碳效率,增加单位固碳量;逐步使林分种类和结构多样化,发展林区景观功能多样化,摆脱目前树种单一,结构和功能不完整、不稳定,病虫灾害频发,用水方式粗放,碳汇功能得不到充分提升的状况。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评价干旱区人工林对区域碳循环作用、干旱区人工林CO2减排计算以及参与国际碳贸易提供基础数据与方法,同时也可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2
  1.2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12-14
    1.2.1 区域森林植被生物量研究方法  12-13
    1.2.2 森林植被生物量  13-14
  1.3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  14-21
    1.3.1 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  14-17
    1.3.2 森林植被器官碳含量研究进展  17-19
    1.3.3 森林植被碳储量  19-21
  1.4 人工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21-22
  1.5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2-24
第二章 数据与数据处理  24-31
  2.1 研究区概况  24-26
  2.2 研究方法  26-31
    2.2.1 样地的建立及调查  26
    2.2.2 样品的获取及分析方法  26-28
    2.2.3 生物量计算方法  28
    2.2.4 碳含量测定方法  28-30
    2.2.5 碳储量计算方法  30-31
第三章 克拉玛依人工林和荒漠灌木林生物量研究  31-51
  3.1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生物量  33-47
    3.1.1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乔木层生物量  33-43
    3.1.2 草本层生物量  43-45
    3.1.3 凋落物层生物量  45-46
    3.1.4 克拉玛依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  46-47
  3.2 荒漠灌木林生物量  47-48
  3.3 讨论和小结  48-51
    3.3.1 讨论  48-49
    3.3.2 小结  49-51
第四章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碳储量研究  51-60
  4.1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碳含量与碳储量  51-56
    4.1.1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乔木植被碳含量与碳储量  51-53
    4.1.2 草本层碳储量  53
    4.1.3 凋落物层碳储量  53-55
    4.1.4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55-56
  4.2 荒漠灌木林群落碳储量  56-57
  4.3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碳储量差异分析  57-58
  4.4 小结  58-6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0-63
  5.1 结论  60-61
  5.2 问题与展望  61-63
参考文献  63-74
发表文章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2.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3.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4.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5.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6.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7.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8. 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稗草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研究,S451
  9.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10. 甘蔗营养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筛选研究,S566.1
  11. 基于FORECAST模型楠木人工林碳储量及NPP的研究,S718.5
  12. 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水源涵养及生物量的研究,S714
  13. 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与预测,S812
  14.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采食食物种类和生物量研究,S825
  15.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S718.5
  16.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S718.5
  17. 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S718.5
  18. 长沙市郊典型林分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S718.5
  19. 邵阳县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S718.5
  20.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S718.5
  21. 生物有机肥和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效应研究,S43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