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生物传感技术的设计与研究

作 者: 樊华军
导 师: 何品刚; 方禹之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扫描显微镜 纳米颗粒 金基底 传感器平台 基底上的 阵列 探针固定 玻璃基底 十二硫醇 微米级 电化学检测 电解质溶液 生物传感技术 免疫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烷基硫醇 DNA 扫描隧道显微镜 库仑力 自组装单分子层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各学科掀起了DNA研究的热潮,随着分子生物学学科逐步建立,这个热潮直到现在仍然持续高涨。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完成更是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正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它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认识疾病以及理解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而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的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了全球生命科学的共同课题。所以,建立一种微型化的、快速的、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检测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些客观需求推动了DNA芯片的诞生和发展。电化学扫描显微镜(SECM)是由Bard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具有高空间分辨度的新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由于其具有“化学灵敏性”,所以不仅可以表征导体和绝缘体的表面形貌,而且可以分辨基底表面的电化学活性,研究固定在基底上的能够产生电活性物质或者本身带有电荷的生物分子和细胞。SECM弥补了其他扫描技术,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不能直接提供有关电化学活性信息的不足。此外利用SECM探针和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对基底表面进行微米级的加工,并可延伸至其他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本论文将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微加工技术,阵列芯片制作技术以及纳米颗粒信号放大技术相结合,研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DNA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以及DNA芯片阵列,成功的实现了对DNA,免疫球蛋白等目标物的测定。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系统的介绍了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目前的应用现状。接着重点总结和归纳了SECM在生物体系检测方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生物传感技术平台的构建本章以SECM的探针作为工具,在组装有十二硫醇金基底上将通过金巯键修饰的十二硫醇局部蚀刻,构建出微米级的生物传感器平台烷基硫醇可以在金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层有序的疏水的单分子层,由于正十二硫醇有足够长的碳链,所以几乎在金的表面覆盖上了一层绝缘层。本实验通过在基底和探针之间施加特定的负电位脉冲,使得正对着探针的金基底表面上修饰的正十二硫醇的金巯键断裂,从而完成局部蚀刻。我们通过调节脉冲电位、脉冲圈数以及探针和基底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蚀刻范围的大小。为了考察蚀刻的稳定性,我们蚀刻出了E,C,N,U字母的图案。第三章利用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反馈模式检测金基底上的DNA片段本章在己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平台上组装上修饰有巯基的单链DNA,并且通过反馈模式检测出了组装的单链DNA,确定了我们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平台用来构建DNA传感器的可行性。在反馈模式中,DNA的检测通过带有不同电荷的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与带负电的DNA磷酸骨架之间的库仑力的作用来实现检测的。带正电的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能够穿过DNA单分子膜在金基底表面实现正反馈,使得逼近曲线的电流增加。带负电的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则受到带负电的DNA单分子膜的排斥,不能到达金基底表面实现循环,使得逼近曲线的电流降低,得到负反馈。第四章基于HRP/SiO2纳米颗粒信号放大的电化学扫描显微镜DNA生物传感技术本章在已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平台上组装了一个“三明治结构”的DNA传感器。三明治结构的DNA传感器是由固定在金基底上的修饰有巯基的固定探针、修饰有生物素(biotin)的指示探针以及能和这两种探针杂交的目标DNA组成。链酶亲和素(streptavidin)和辣根过氧化酶(HRP)包裹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信号指示元件通过生物素和亲和素的相互作用链接到DNA三明治结构上。在双氧水存在的条件下,溶液中的对苯二酚被固定在DNA传感器上的HRP氧化成苯醌,而产生的苯醌可以在施加有负电位的SECM探针上还原,从而实现DNA的检测。这个检测体系有着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限达到0.8pM。第五章电化学扫描显微镜DNA芯片阵列生物传感技术本章以已经构建的DNA三明治结构传感器为基础,构建了DNA芯片阵列,实现了高通量的多种DNA序列的同时检测,检测效果良好。DNA芯片阵列是由纳米机器人点样技术将修饰有氨基的DNA固定探针通过醛胺反应固定到烷基化的玻璃基底表面。本实验在大范围的探针扫描过程中,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防止了探针表面的钝化,稳定了基底电流,得到了很好的检测效果。我们分别对DNA阵列芯片的选择性,重复性以及灵敏度进行了评估,其检测效果良好,目标DNA的浓度检测范围为10-7-10-12M。这项工作有希望应用于基因组测序。第六章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免疫传感技术本章在玻璃基底表面上直接滴涂固定羊抗人IgG抗体,并且与人IgG以及标记有兔抗人IgG抗体和HRP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之间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三明治结构,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人IgG的SECM免疫技术。在此SECM免疫传感器中,SECM探针的检测模式依然是产生/收集模式。在双氧水的存在下,对苯二酚在修饰有HRP的传感器表面被氧化成苯醌,产生的苯醌则被施加有负电位的探针还原检测。本实验实现了人IgG的定量检测,检测限达到10pg/L。效果令人满意。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此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和意义,并对SECM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9-12
Abstract  12-16
第一章 绪论  16-47
  1.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简介  16-25
    1.1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背景  16-17
    1.2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主要元件  17-18
    1.3 SECM的工作原理  18-25
  2. SECM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25-39
    2.1 细胞的研究  25-27
    2.2 酶的研究  27-30
    2.3 DNA的研究  30-39
  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39-41
  参考文献  41-47
第二章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生物传感技术平台的构建  47-65
  摘要  47
  1 引言  47-48
  2 实验部分  48-51
    2.1 仪器与试剂  48-49
    2.2 实验方法  49-51
  3 结果与讨论  51-63
    3.1 十二硫醇金基底电极上的蚀刻原理  51-52
    3.2 对蚀刻效果的表征  52-55
    3.3 恒定负电位下的蚀刻  55-56
    3.4 脉冲蚀刻  56-59
    3.5 蚀刻范围大小的控制  59-62
    3.6 脉冲蚀刻的图案绘制  62-63
  4 结论  63
  参考文献  63-65
第三章 利用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反馈模式检测金基底上的DNA片段  65-76
  摘要  65
  1 引言  65-66
  2 实验部分  66-68
    2.1 仪器与试剂  66-67
    2.2 实验方法  67-68
  3 结果与讨论  68-74
    3.1 SECM Pt探针分别在二茂铁甲醇和铁氰化钾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68-70
    3.2 DNA单分子层上的逼近曲线  70-71
    3.3 DNA微点的SECM扫描表征  71-74
    3.4 DNA组装的最佳浓度  74
  4 结论  74-75
  参考文献  75-76
第四章 基于HRP/SIO_2纳米颗粒信号放大的电化学扫描显微镜DNA生物传感技术  76-90
  摘要  76
  1 引言  76-78
  2 实验部分  78-81
    2.1 仪器与试剂  78-79
    2.2 生物传感器平台的准备  79
    2.3 Streptavidin-HRP包裹的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  79-80
    2.4 DNA传感器的组装  80
    2.5 SECM的检测  80-81
  3 结果与讨论  81-87
    3.1 生物传感器平台以及固定探针组装的表征  81-82
    3.2 Streptavidin-HRP包裹SiO_2纳米颗粒的表征  82
    3.3 DNA传感器上的逼近曲线  82-85
    3.4 目标DNA的定量检测  85-86
    3.5 SECM产生/收集模式下对DNA杂交的扫描表征  86-87
  4 结论  87-88
  参考文献  88-90
第五章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DNA阵列芯片生物传感技术  90-106
  摘要  90
  1 引言  90-92
  2 实验部分  92-97
    2.1 仪器与试剂  92-93
    2.2 DNA阵列芯片的制作  93-96
    2.3 DNA阵列芯片上目标DNA的杂交识别和酶的标记  96
    2.4 SECM的检测  96-97
  3 结果与讨论  97-104
    3.1 Streptavidin-HRP包裹SiO_2纳米颗粒的表征  97
    3.2 DNA阵列芯片上的逼近曲线  97-98
    3.3 DNA阵列芯片的SECM扫描表征  98-100
    3.4 DNA阵列芯片的选择性  100-103
    3.5 DNA阵列芯片的灵敏度  103-104
  4 结论  104
  参考文献  104-106
第六章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免疫传感技术  106-115
  摘要  106
  1 引言  106-107
  2 实验部分  107-109
    2.1 仪器与试剂  107-108
    2.2 兔抗人IgG、HRP包裹的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  108
    2.3 羊抗人IgG在石英片上的固定  108-109
    2.4 免疫传感器的组装  109
    2.5 SECM的检测  109
  3 结果与讨论  109-113
    3.1 兔抗人IgG-HRP包裹SiO_2纳米颗粒的表征  109-110
    3.2 逼近曲线  110-111
    3.3 SECM扫描实验和定量检测  111-113
  4 结论  113
  参考文献  113-115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15-117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117-118
致谢  118

相似论文

  1. 阵列扫描毫米波成像方法研究,TP391.41
  2. 基于交织方法的若干序列构造研究,TN911
  3. 声学计算机键盘原理研究与实现,TP334.23
  4.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5.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6.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7.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8.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9.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10.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11.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12.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3.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4. 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平肝降逆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R249
  1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16.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对照研究,R651.11
  17.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8.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9.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20.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21.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