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

作 者: 张昕
导 师: 刘戟锋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 逻辑基础 研究方法 技术开发 应用前景
分类号: TP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不确定性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面,客观地反映了真实世界的本质特性。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存在不确定性缺失的问题,阻碍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选定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不确定性体现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接着分别从逻辑基础研究方法技术开发应用前景四个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逻辑基础方面,认为包容不确定性的柔性逻辑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补充和完善了当前在理论上被普遍接受的“机制主义”研究方法,并创新地提出了从硬件上引入不确定态的{0,1,α}的三态模型以及在软件模拟中考虑到社会性因素是新型智能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方面,认为内在运行机理的不确定性导致开发困难,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过程控制困难;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方面,展望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起的社会关系改变和一系列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选题依据  10-12
  1.2 研究方法和意义  12-14
    1.2.1 研究方法  12
    1.2.2 研究意义  12-14
  1.3 国内外研究  14-18
    1.3.1 人工智能研究历程  14-15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8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8-19
第二章 不确定性在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地位  19-33
  2.1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存在不确定性缺失的问题  19-25
    2.1.1 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面临的困境  19-23
    2.1.2 智能衡量标准难以确定  23-25
  2.2 不确定性是真实世界的本质属性  25-30
    2.2.1 确定性是对真实世界的近似刻画  25-27
    2.2.2 不确定性辩证地反映了真实世界  27-29
    2.2.3 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29-30
  2.3 不确定性的引入:人工智能的新发展  30-33
第三章 人工智能逻辑基础的不确定性  33-40
  3.1 逻辑的基础地位  33-34
  3.2 刚性逻辑不能全部反映人类思维的本质  34-35
  3.3 包容不确定性的柔性逻辑对人工智能的促进  35-36
    3.3.1 模糊集和粗糙集在不确定性推理方面丰富了形式逻辑的内容  35-36
    3.3.2 非单调逻辑在动态更新方面弥补了形式逻辑的不足  36
  3.4 柔性逻辑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6-40
第四章 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  40-55
  4.1 智能内在生成机制的研究方法探悉  40-48
    4.1.1 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  41-43
    4.1.2 主体认知的不确定性  43-46
    4.1.3 形成知识的不确定性  46-47
    4.1.4 主体决策的不确定性  47-48
    4.1.5 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  48
  4.2 面向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口  48-53
    4.2.1 传统计算机的物质基础  50-51
    4.2.2 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新型计算机的诞生  51-52
    4.2.3 通过在硬件搭建中引入不确定态来实现硬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52-53
  4.3 面向软件模拟的研究方法是人工智能的保证  53-55
第五章 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  55-61
  5.1 技术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55-56
  5.2 技术开发过程何以开展  56-60
    5.2.1 内在运行机理的不确定性导致技术开发困难  57-58
    5.2.2 外生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技术开发困难  58-60
  5.3 技术开发何以评判  60-61
第六章 人工智能应用前景的不确定性  61-68
  6.1 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关系之辨  61-64
    6.1.1 机器与机器的社会关系  61-63
    6.1.2 机器与人的主体地位之争  63-64
  6.2 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  64-68
    6.2.1 智能机器是否会导致人类劳动力过剩  64-65
    6.2.2 智能机器人是否等同于人  65-66
    6.2.3 智能机器人与人交战是否会引入新的战争模式  66-68
结束语  68-70
致谢  70-72
参考文献  72-75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5

相似论文

  1. 小型望远镜防抖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TH743
  2. 离散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TP13
  3. 随机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器设计,TP13
  4.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5. 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X820.4
  6. 基于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的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分析与预测,G642.4
  7. 传播学与数学的历史渊源研究,O11
  8. 信息规避研究,G201
  9. 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TP18
  10. 基于不确定性灾害因素的深井合理经济开采深度分析,TD823
  11. 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研究,C912.6
  12. 两类不确定系统基于网络的鲁棒滤波,O231
  13. 微粒群算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TP18
  14. 引导性日志开发与应用的行动研究,G424.21
  15. 基于LMI算法的倒立摆系统鲁棒H_∞控制研究,TP13
  16. 一类不确定广义双线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TP13
  17. 时滞线性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器设计,TP13
  18.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F127
  19. 非参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学习控制,TP13
  20. 长时延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保性能控制,TP273
  21. 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无源控制,TP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基础理论 > 人工智能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