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分析及初级处理研究

作 者: 章剑
导 师: 黄显怀
学 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 初期效应 混凝沉淀 自由沉降 去除率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雨水径流具有随机性、突发性、水量大和污染重等特点,雨水径流及由此引发的雨污混接系统管道污水溢流(CSO)是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合肥市南淝河是一条自然河流,由于南淝河上游滁河干渠的切割和董铺水库的蓄水,南淝河实际已成为合肥市的纳污河,如今南淝河几乎成了一条巨大的城市下水道,各类污水污物不断涌入,河水变臭,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据检测南淝河水质为劣五类,因此南淝河的水质污染治理势在必行。本课题根据南淝河景观水质保护的需要,以合肥市南淝河上游清溪路段清Ⅰ冲、清Ⅱ冲溢流口水质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污水(CSO)进行了连续采样、测定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清Ⅰ冲雨天溢流口溢流污水COD与SS浓度具有基本类似的变化趋势,雨天污水溢流口COD、SS浓度变化幅度都较大,COD浓度变化范围在1806~88mg/L之间,SS浓度变化范围在2357~323mg/L,若未经处理,溢流污水将对南淝河构成严重污染。(2)清Ⅰ冲雨天的溢流水质要比旱季时污水水质差很多,特别在形成径流的初期,雨天其COD值可达1713mg/L,旱季时的COD只有169mg/L,主要是因为雨季雨水冲刷地面和管道底部的沉积物所致。(3)清Ⅰ冲溢流污水具有很好的自由沉降性能,通过30分钟的自由沉降,COD差值最大达到1300mg/L,SS差值达到1700mg/L。(4)混凝法处理清Ⅰ冲雨天溢流污水,对COD、SS去除效果显著,而且,混凝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削减污水中污染物质。(5)清Ⅱ冲雨天溢流口溢流污水COD与SS浓度变化趋势较为复杂,难以看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体上COD、SS变化幅度不是太大。(6)清Ⅱ冲溢流污水有一定的自由沉降性能,COD差值最大可达到475mg/L,SS差值最大可达到785mg/L,研究表明,若能对清Ⅱ冲较长时间内的第一场暴雨进行很好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后来污水的污染程度,从而使其污水水质保持在相当于生活污水水质水平,若用混凝法处理清Ⅱ冲雨天溢流污水,对COD、SS可达到91.0%和51.8%以上,处理效果较好。(7)清Ⅰ冲溶解态污染物SCOD、NH3-N、TP与TKN只与溶解在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管道沉积物的冲刷作用对其浓度的影响不明显,总体浓度变化曲线相似,先微增后减小,清Ⅱ冲可溶性污染物水质变化与清清Ⅰ冲相似,但清Ⅰ冲水质变化范围大,清Ⅱ冲水质变化较为轻微,变化程度小,污染程度相比清Ⅱ冲要小。(8)溢流污水的直接过滤处理表明,作为初级处理,核桃壳与多孔轻质陶粒作为滤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溢流污水的污染负荷,可通过设计有效的装置,以核桃壳为滤料,对溢流污水进行过滤处理。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1
  1.1 引言  14
  1.2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概念及特征  14-15
  1.3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污染来源分析及其危害  15-17
    1.3.1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污染来源分析  15-16
    1.3.2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污染的危害  16-17
  1.4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的研究现状  17-21
    1.4.1 国内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控制研究现状  17-19
    1.4.2 国外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控制研究现状  19-21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内容  21-27
  2.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21-23
  2.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3-24
  2.3 本课题的意义  24-25
    2.3.1 改善城区河道水质的迫切要求  24
    2.3.2 提高现有排水设施运行效率的迫切需要  24-25
    2.3.3 满足地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需求  25
  2.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25-27
第三章 溢流污水处理技术原理  27-34
  3.1 混凝剂种类  27
  3.2 本课题混凝剂的选择  27-28
  3.3 混凝技术的机理  28-33
    3.3.1 混凝过程动力学介绍  28-29
    3.3.2 混凝机理  29-30
    3.3.3 影晌雨水混凝效果的因素  30-31
    3.3.4 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31-33
  3.4 聚合氯化铝铁的作用机理  33-34
第四章 溢流污水水质分析与混凝过滤处理研究  34-61
  4.1 项目水质分析取样点的确定  34-35
    4.1.1 项目选址  34
    4.1.2 选址原因  34-35
  4.2 主要实验设备试剂及取样方案  35-36
    4.2.1 主要分析指标与实验仪器  35-36
    4.2.2 取样方案  36
  4.3 实验方法  36
  4.4 实测降雨情况统计  36-37
  4.5 清Ⅰ冲水质分析  37-43
    4.5.1 清Ⅰ冲原水水质分析  37-39
    4.5.2 清Ⅰ冲水质自由沉降性能分析  39-41
    4.5.3 清Ⅰ冲水质混凝沉降性能分析  41-43
  4.6 清Ⅱ冲水质分析  43-48
    4.6.1 清Ⅱ冲原水水质分析  43-44
    4.6.2 清Ⅱ冲水质自由沉降性能分析  44-46
    4.6.3 清Ⅱ冲水质混凝沉降性能分析  46-48
  4.7 清Ⅰ冲、清Ⅱ冲水质比较  48-50
    4.7.1 原水水质比较  48-49
    4.7.2 水质自由沉降性能比较  49
    4.7.3 水质混凝沉降性能比较  49-50
  4.8 清Ⅰ冲、清Ⅱ冲溢流污水中溶解态污染物  50-52
    4.8.1 清Ⅰ冲溢流污水中溶解态污染物  50-51
    4.8.2 清Ⅱ冲溢流污水中溶解态污染物  51-52
  4.9 溢流污水的过滤处理  52-61
    4.9.1 试验方案  53
    4.9.2 实验装置  53
    4.9.3 实验条件  53
    4.9.4 实验方法  53-54
    4.9.5 不同滤速直接过滤的处理效果比较分析  54-56
    4.9.6 不同滤料直接过滤的处理效果比较分析  56-57
    4.9.7 变速过滤的处理效果比较分析  57-58
    4.9.8 滤料高度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58-59
    4.9.9 溢流污水处理设计建议  59-61
第五章 溢流污染的综合控制措施  61-65
  5.1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污染的源头控制  61-62
  5.2 南淝河清Ⅰ冲、清Ⅱ冲上游污染情况分析  62-65
    5.2.1 清Ⅰ冲上游的治理状况与建议  62-64
    5.2.2 清Ⅱ冲上游的治理状况与建议  64-65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5-67
  6.1 结论  65-66
  6.2 建议  66-67
参考文献  67-70
致谢  70-71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1

相似论文

  1. 沸石填料水洗法提纯沼气工艺实验研究,TQ221.11
  2.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X791
  3. 三种蓼科植物对水分胁迫和污染物暴露的响应,Q945.78
  4.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菌株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X703
  5. 强化复氧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X703
  6.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X703
  7.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8. 机械振动辅助液中喷气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TG661
  9. 采用混凝—类Fenton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阿奇霉素废水的研究,X787
  10. 基于葵花籽粒结构仿生抛光垫的设计制造及运动场的研究,TN405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X797
  12. Fenton氧化法—吸附—离子交换联合工艺处理PTA精制废水的研究,X703
  13. 脉冲电晕法处理VOCs的研究,X701.7
  14. T6线出水絮凝过滤实验,X703
  15.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X703
  16. 人造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X703
  17. 润涨轧制制浆工艺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X703
  18.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19. 投加填料强化沉淀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X703.1
  20. 光电催化粘土材料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X703
  21. 新型污泥过滤好氧反应器的试验研究,X703.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