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研究

作 者: 王茜
导 师: 吴磊
学 校: 赣南师范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 公民精神 互动机制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因此,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的现状、可行性、发展趋势、研究意义以及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就如何构建起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的培育互动运行机制,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精神、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提升提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如何保证互动机制的良性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而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研究完整的体系,为推动互动主体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导论  7-12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7-8
    1.2.1 研究目标  7
    1.2.2 研究意义  7-8
  1.3 研究方法  8
  1.4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8-9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9-12
    1.5.1 国内研究现状  9-10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0-12
第2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公民精神的内涵  12-16
  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12-13
    2.1.1 志愿者  12
    2.1.2 志愿服务  12
    2.1.3 志愿精神  12-13
    2.1.4 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志愿服务  13
  2.2 公民精神的内涵  13-16
第3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的深远意义  16-27
  3.1 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  16-21
    3.1.1 导向功能  16-18
    3.1.2 凝聚功能  18-19
    3.1.3 激励功能  19-20
    3.1.4 调节功能  20-21
  3.2 和谐社会中公民精神的价值  21-24
  3.3 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的价值  24-27
    3.3.1 推进民主政治,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24-25
    3.3.2 提供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公益供给  25
    3.3.3 促进社会融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5-27
第4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43
  4.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31
    4.1.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7-30
    4.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0-31
  4.2 大学生公民精神培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40
    4.2.1 大学生公民精神培育的问题  31-35
    4.2.2 大学生公民精神偏失的成因分析  35-40
  4.3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的现状  40-43
    4.3.1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40-41
    4.3.2 国外公民精神培育的现状  41-43
第5章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的互动机制  43-55
  5.1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的运行条件  43-45
    5.1.1 互动的平台:以志愿组织为平台,促成二者的结合  43-44
    5.1.2 互动的保障:以公民精神为导向,保障二者的发展  44-45
    5.1.3 互动的纽带:以各类活动为载体, 推动二者互动  45
  5.2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因素分析  45-50
    5.2.1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的内因分析  45-49
    5.2.2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的外因分析  49-50
  5.3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培育互动机制构建  50-55
    5.3.1 激励机制  50
    5.3.2 约束机制  50-52
    5.3.3 保障机制  52
    5.3.4 评价机制  52
    5.3.5 反馈机制  52
    5.3.6 完善机制  52-55
结语  55-57
主要参考文献  57-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研究,G647
  3. 公民形象生产与传播的媒介影响力,G206
  4. 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研究,G206
  5. 旅游产业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F326.13
  6. 基督教传播与中国话剧的文化关系探析(1907-1945),J824
  7. 湘潭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研究,F299.27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大众传媒建设的互动研究,G206
  9. 网络传播与公民精神构建,G206.2
  10. 印度、韩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教育互动机制的研究,F312
  11. 政府、医院与患者三者互动关系中的中国医疗费用控制策略研究,R197.1
  12.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F205;F224
  13. 网络舆论与社会公共事件的互动机制研究,G206
  14. 公民精神视角下的微博客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例,G206
  15. “网络红人”现象传播中的多重互动,G206
  16. 哈尔滨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F299.27
  17. 网络零售生态系统企业间互动机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F724.6
  18. 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F299.2
  19. 山西省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F299.27
  20. 语篇互文形式研究,H14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