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研究

作 者: 邓幸俊
导 师: 张文标
学 校: 赣南师范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正义观 正义观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正义观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目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大学生正义观及其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道德信仰和正义观,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多元文化的实际,以提高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大学生正义观及其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多元文化、正义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目前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现状入手,具体分析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良好态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者及教育对象为视角,分别探讨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正义观教育提出了对策思考: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发挥教育者的主要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调动校外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全民教育合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2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7-8
    1.1.1 理论意义  7
    1.1.2 现实意义  7-8
  1.2 研究现状  8-10
    1.2.1 国内研究现状  8-9
    1.2.2 国外研究现状  9-10
  1.3 研究方法  10-11
  1.4 创新之处  11-12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12-17
  2.1 多元文化释义  12-13
  2.2 正义观概述  13-15
    2.2.1 正义与正义观的概念  13
    2.2.2 正义观的内涵  13-15
  2.3 正义观形成的条件和规律  15-16
  2.4 正义观教育概述  16-17
第3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17-28
  3.1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良好态势  17-20
    3.1.1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17-18
    3.1.2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内容在探索中丰富和发展  18-19
    3.1.3 大学生正义观取向符合主流社会发展的需要  19-20
  3.2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
    3.2.1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20
    3.2.2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发挥不够  20-21
    3.2.3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21-22
    3.2.4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22-23
    3.2.5 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23
  3.3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28
    3.3.1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带来的机遇  23-25
    3.3.2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25-28
第4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8-35
  4.1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目标  28-31
    4.1.1 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的正义观意识  28-29
    4.1.2 培养大学生正确分辨各种正义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29-31
    4.1.3 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正义的行为  31
  4.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31-35
    4.2.1 马克思主义正义哲学观教育  31-32
    4.2.2 马克思主义正义伦理观教育  32-33
    4.2.3 马克思主义正义制度观教育  33-35
第5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对策  35-43
  5.1 树立和把握好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35-37
    5.1.1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35
    5.1.2 把握好“三个贴近”的原则  35-37
  5.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7-43
    5.2.1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37-38
    5.2.2 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发挥教育者的主要引导作用  38-39
    5.2.3 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  39-41
    5.2.4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41-42
    5.2.5 调动校外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全民教育合力  42-43
结束语  43-44
附录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7.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0.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1.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2.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6.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7.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8.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9.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20.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