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的意义诠释-基于仁寿县几所学校的考察

作 者: 徐飞
导 师: 朱晟利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农村生活 回归 意义诠释
分类号: G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向,不必追随于城市教育的道路。教育对象的差异致使教育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教育道路需要多元化发展。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是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这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对农村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意义。本文基本研究思路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厘清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的关系,以意义旁落、意义追寻、意义实现的逻辑对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揭示。文章试图通过考察农村教育路向的错位,继而阐释农村教育应当回归农村生活的正确路向,最后探寻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的路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基本概念、题目主题含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意义的旁落。本章从农村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概括了农村教育疏离农村生活的表现,进而揭示出这种现象给农村教育主体师生带来的危害。之后道出意义旁落的原因在于:在“文字下乡”、“城乡二元制”“文字上移”等历史根源下的“城市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升学下的应试教育以及学校“文化孤岛”的做法等。第二章,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意义的追寻。本章主要阐释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给个体带来的教育功能性意义。文章从个体发展正向功能的角度解读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所带来个体个性化、个体谋生、个体享用的意义,具体包括有激发农村学生的个体主体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拓宽谋生出路,增强谋生本领,丰富个体精神世界等。第四章,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意义的实现。这是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实现对人的意义路径的探讨。文章主要针对前述意义旁落出现的问题,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校方面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造,以求实现第三章讨论的对农村学生个体的教育功能性意义。本文使用了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从农村视野角度研究教育回归生活对农村人的教育功能性意义,借此达到促进农村人的发展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4
  1.1 选题缘由  9-10
  1.2 文献综述  10-18
    1.2.1 教育回归生活研究缘起及发展  10-14
    1.2.2 教育回归生活意义的研究概况  14-15
    1.2.3 评述  15-18
  1.3 基本概念的厘定  18-21
    1.3.1 农村教育  18-19
    1.3.2 农村生活  19-20
    1.3.3 回归  20
    1.3.4 意义诠释  20-21
  1.4 题目主题含义及研究思路  21
  1.5 研究方法及意义  21-24
    1.5.1 研究方法  21-22
    1.5.2 研究意义  22-24
2 意义旁落:农村教育对农村生活的疏离  24-41
  2.1 城市取向下的应试教育:农村教育路向的错位  24-32
    2.1.1 教育目标错位于“进城”  24-27
    2.1.2 教育内容错位于城市化  27-32
    2.1.3 教育方法错位于“灌输”  32
  2.2 学校成为“文化孤岛”  32-36
    2.2.1 农村学校与乡野文化的合离历程  33-34
    2.2.2 学校建设与农村文化生活圈的疏离  34-36
    2.2.3 学校与社区的割裂  36
  2.3 师生生活质量堪忧  36-38
  2.4 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疏离缘由  38-41
3 意义追寻:农村教育对农村生活的回归  41-54
  3.1 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个体个性化的意义解读  41-44
    3.1.1 个体主体性的彰显  41-43
    3.1.2 个体独特性的凸显  43-44
    3.1.3 个体创造性的释放  44
  3.2 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个体谋生的意义阐释  44-47
    3.2.1 拓宽谋生出路  45-46
    3.2.2 增强谋生本领  46-47
  3.3 农村教育回归农村生活:个体享用的意义释读  47-54
4 意义实现:农村教育的改造  54-64
  4.1 教育目标的改造  54-57
    4.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观  55-56
    4.1.2 确立基于生活立场和个体功能意义的教育目标  56-57
  4.2 教育内容的改造  57-60
    4.2.1 挖掘农村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  58-59
    4.2.2 趋向于生活的课程设置设计  59-60
    4.2.3 具有“教学做合一”功能的教材  60
  4.3 教育方法的改造  60-62
  4.4 学校教育环境的改造  62-64
5 结语  64-66
参考文献  66-70
附录  70-93
后记  93

相似论文

  1.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2.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3.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4. 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G718.3
  5. 线性回归与灰关联在山西老陈醋质量体系检测中的相关性研究,TS264.22
  6.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7.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8. 强化复氧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X703
  9. 石灰石湿法脱硫性能指标在线监测与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X701.3
  10.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政策分析,G521
  11.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G717.2
  12.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13. 昆明中学教师慢性咽炎危险因素定量评价研究,R766.14
  14.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在能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P25
  15. 巨厚表土层大采深矿井岩移规律研究,TD325
  16.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F726;F224
  17. 三维氨基酸描述子在肽类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TQ460.1
  18. 支持向量机回归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M715;F224
  19. 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F426.3;F224
  20. 港口物流对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F259.27
  21.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研究,S81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