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 者: 张杜芬
导 师: 孙明湘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二元对立 父权制 逻各斯中心主义
分类号: C913.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74年由法国学者德奥博尼(Francoise Fa ubonne)首倡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将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结合起来进行运思的社会思潮运动。生态女性主义者从自然和女性的联系以及两者的特殊地位出发,结合女性运动与生态运动,为环境保护、女性解放以及社会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它以多元化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各种压迫之间的共同深刻根源——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的“父权制”概念框架,深入探讨女性问题和生态问题之间的深层联系,并且倡导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其代表人物有薇儿·普鲁姆德、卡伦·J·沃伦、范达娜席瓦、苏珊·格里芬、卡洛琳·麦茜特等人。主要流派有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社会建构生态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生态女性主义等,各个流派在承认女性——自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展开了不同方向的反思。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在理论构建和实践过程中难免的遇到了许多困境。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立论核心为主要内容,并且希望以此为主题,找到生态女性主义各个流派之间的密切联系。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问题的提出 8-10 1.2 国内研究概况 10-13 1.2.1 综述性文章 11 1.2.2 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1-12 1.2.3 环境问题 12 1.2.4 生态女性主义和各学科相结合 12-13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5 第二章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概述 15-24 2.1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历史 15-17 2.2 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流派 17-22 2.2.1 文化生态女性主义 17-18 2.2.2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 18-19 2.2.3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 19-20 2.2.4 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 20-21 2.2.5 哲学生态女性主义 21-22 2.3 小结 22-24 第三章 生态女性主义的批判核心 24-28 3.1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起源与内涵 24-25 3.2 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论的批判 25-28 第四章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28-32 4.1 不恰当的隐喻 28-29 4.1.1 女性视角与生态视角的悖论 28-29 4.1.2 解放的诉求与整体性存在的悖论 29 4.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出路 29-32 4.2.1 强化生态整体主义 29 4.2.2 强化家园意识 29-30 4.2.3 强化对话意识 30-32 第五章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 32-38 5.1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 32-35 5.1.1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主要批判对象 33-35 5.2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 35-38 5.2.1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环境保护运动的现实意义 35-36 5.2.2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现实意义 36 5.2.3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36-38 参考文献 38-41 致谢 41-4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2
|
相似论文
- 范达娜·席瓦的发展伦理观研究,B82-0
-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 荆棘中的重生,I561.074
- 由《紫色》探究艾丽丝·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I712.074
-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 论德里达的隐喻观,H05
- 消解二元对立论,I561.074
- 《爱药》中文化身份追寻的主题解读,I712.074
- 重塑形象,颠覆经典,I561.074
-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金色笔记》与《玛拉与丹恩历险记》,I561.074
- 菲茨杰拉德的厌女情结,I712.074
- 小说《紫色》的解构式解读,I712.074
- 论《水孩子》中的二元对立,I561.078
- 《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I712.074
- 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I561.074
- 《冷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I712.074
- 《尖枞树之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探究,I712.074
- 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I712.074
-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I712.074
-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I561.074
- 从女权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关德琳与薛宝钗,I10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妇女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