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

作 者: 黄巍
导 师: 胡学相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自证其罪 刑讯逼供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分类号: D9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国际社会公认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权利,在有的国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甚至是一项宪法原则。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也有了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在刑事司法中体现这一原则,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概述、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适用中面临的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和配套制度的完善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概述,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渊源和内涵进行探讨,并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立法背景进行分析。第二章讨论了几个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重点分析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沉默权”、“如实回答”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三章探讨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适用中面临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强迫自证其罪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原因,其次分析了贯彻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对面临困境的分析,在第四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并且还讨论了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限制情形。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首先明确了需要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行政程序。其次,需要将侦查权和羁押权分离。第三,侦查过程要实现透明化。第四,将非羁押性措施作为审前的常用措施。第五,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权进行限制。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纳入法律体系,让很多学者为之欢呼,认为这是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容否认,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确实是判定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也与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相一致,但是受我国重刑主义的法律传统影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我国的实施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实施有所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概述  11-15
  第一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渊源和内涵  11-13
  第二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立法背景  13-15
    一、 保障人权  13
    二、 履行国际义务  13-14
    三、 遏制刑讯逼供  14-15
第二章 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  15-19
  第一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关系  15
  第二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沉默权的关系  15-17
  第三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回答的关系  17-19
第三章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适用中面临的问题  19-29
  第一节 强迫自证其罪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原因  19-25
    一、 变异的考核机制  19-20
    二、 口供中心主义  20-23
    三、 路西法效应  23-25
  第二节 贯彻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25-29
    一、 与我们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有冲突  25-26
    二、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追诉更加困难,考核任务无法完成  26-27
    三、 治安压力增大,群众安全感下降  27
    四、 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积弊  27-29
第四章 相关的解决方案及配套制度的完善  29-45
  第一节 解决方案的提出  29-35
    一、 改革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  29-30
    二、 转变执法理念  30-31
    三、 规范办案程序,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  31
    四、 取消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  31-32
    五、 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理念和口号  32
    六、 人员培训、装备支持、经费保障  32-33
    七、 公众提高对破案率下降的容忍度  33-34
    八、 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经验  34-35
  第二节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限制情形  35-37
    一、 贪污贿赂案件除外  35
    二、 恐怖活动犯罪除外  35-36
    三、 具有现实危险性除外  36-37
  第三节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37-45
    一、 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行政程序  37-38
    二、 侦查羁押权的分离  38-39
    三、 侦查询问过程的透明化  39-41
    四、 将非羁押性措施作为审前的常用措施  41-42
    五、 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使用进行约束  42-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49
附件  49

相似论文

  1. 犯罪构成中赃款去向问题研究,D924.3
  2. 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925.2
  3.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925.2
  4. 论刑讯逼供及其遏制,D925.2
  5. 犯罪嫌疑人人格尊严的宪法保护,D921
  6.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初探,D925.2
  7.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构建,D925.2
  8. 刑讯逼供破坏了民主制度下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基础,D925.2
  9.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行政法律问题研究,D922.1
  10. 村民委员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研究,D925.3
  11. 普通程序简化审适用中的问题及对策,D925.2
  12. 论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完善,D925.2
  13. 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D925.2
  14. 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问题研究,D925.3
  15. 刑事侦查行为律师在场权研究,D925.2
  16. 逮捕必要性证明问题研究,D925.2
  17. 论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诉讼程序的构建,D925.2
  18.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刑讯逼供,D925.2
  19. 刑讯逼供的成因根源与防治对策分析,D925.2
  20.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D925.1
  21. 非法定量刑情节运用的初步思考,D924.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