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聚众淫乱罪及立法完善

作 者: 赵子莹
导 师: 牛建平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聚众淫乱罪 道德 自由 无被害人犯罪 立法完善
分类号: D92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性犯罪是刑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犯罪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有时亦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侵害。聚众淫乱罪作为危害公共秩序的犯罪,一直以来未引起关注,直至南京马尧海换偶案发生,这一罪名才进入到公共的视野,在法学和社会学界掀起一阵研究的浪潮。由于该罪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性,缺少明确的被害人,且该罪的危害行为通常发生在比较私密的场合,涉及到公民自由和隐私的问题,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废除该罪名。但是刑法必须具有稳定性才符合罪刑法定这一基本原则的要求,才能使公众对其行为有可靠且明确的预见。轻言废除某一罪名未免稍显轻率,而通过法律解释或者立法完善也可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聚众淫乱罪无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状还是现行刑法体系来说都有存在的必要,否则会引起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况,形成刑法体系的漏洞。本文通过对该罪名进行伦理、法理以及刑法学、犯罪学的分析研究,论证该罪名在我国目前实际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及该罪名本身的漏洞与局限,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对该罪名需要进行立法完善的结论。然后在罪和刑两方面提出立法意见,从根本上全面完善该罪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引言  7-8
2 聚众淫乱罪概述  8-12
  2.1 聚众淫乱罪的立法沿革  8
  2.2 聚众淫乱罪的概念和特征  8-10
    2.2.1 概念  8-9
    2.2.2 特征  9-10
  2.3 犯罪构成分析  10-12
    2.3.1 聚众淫乱罪之客体  10
    2.3.2 聚众淫乱之客观方面——客观行为中的“聚众”与“淫乱”  10-11
    2.3.3 聚众淫乱罪之主体  11
    2.3.4 聚众淫乱罪之主观方面  11-12
3 国内外性价值观及性犯罪立法的概况  12-16
  3.1 国内外性价值观的历史嬗变  12-13
    3.1.1 我国性价值观的转变  12-13
    3.1.2 国外性价值观的转变  13
  3.2 国内外性犯罪的立法概况  13-16
    3.2.1 我国性犯罪立法概况  13-14
    3.2.2 国外性犯罪立法概况  14-16
4 聚众淫乱罪的伦理与法理学分析  16-20
  4.1 聚众淫乱罪的伦理分析  16
  4.2 聚众淫乱罪的法理学分析  16-20
    4.2.1 聚众淫乱罪的道德维度分析  16-18
    4.2.2 聚众淫乱罪的自由维度分析  18-20
5 聚众淫乱罪的刑法学分析  20-25
  5.1 刑法的价值取向  20-22
    5.1.1 刑法价值取向的嬗变  20-21
    5.1.2 我国刑法的价值取向对聚众淫乱罪的影响  21-22
  5.2 聚众淫乱罪与刑法解释  22-25
    5.2.1 法律解释之于个罪研究的必要性  22-23
    5.2.2 刑法解释视角下的聚众淫乱罪解析  23-25
6 聚众淫乱罪的犯罪学分析——以无被害人犯罪为视角  25-30
  6.1 无被害人犯罪概述  25
  6.2 无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的合理性评述  25-30
    6.2.1 非罪化概述  25-26
    6.2.2 无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的合理性要素  26-28
    6.2.3 秘密的聚众淫乱罪的定性——无被害人犯罪  28-30
7 聚众淫乱罪的立法完善  30-35
  7.1 罪的完善  30-32
    7.1.1 明确界定“淫乱”的行为标准  30
    7.1.2 限定淫乱行为发生的场合  30-31
    7.1.3 取消参与人数的要求,将三人以下的公开淫乱行为犯罪化  31-32
  7.2 刑的完善  32-35
    7.2.1 减轻自由刑  32
    7.2.2 增加罚金刑  32-33
    7.2.3 丰富刑罚种类和刑罚执行方式  33-35
8 结语  35-36
致谢  36-37
参考文献  37-38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基于μ综合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TP273
  4.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5. 基于导师临床经验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研究,R277.5
  6.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G711
  10.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11.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12.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13.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14.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5.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6.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17.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1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9. 醉态犯罪研究,D917
  20.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21. 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橙黄Ⅱ的研究,X7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