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转型与犯罪化-以《刑法修正案》为分析对象

作 者: 张辰斌
导 师: 张天虹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犯罪化 刑法修正案
分类号: D924.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刑法对于反社会行为如何选择和规定,涉及到犯罪化的基本问题。犯罪化从立法层面上考察即罪之设定,立法者将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畴,继而将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称之为犯罪的立法过程。犯罪化在保护法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等方面具有正价值。犯罪化的原因和动力都来源于社会转型的需要,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现状、新型领域的犯罪以及各种矛盾激化的情形,犯罪化的立法有必要性。除制定刑法典、单行刑法外,当前犯罪化立法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刑法修正案。实证分析数据表明,八部《刑法修正案》共涉及到犯罪化的罪名有92个,并且多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同时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犯罪化的瑕疵不容忽视,但终是瑕不掩瑜。在社会转型期,犯罪化的立法仍然是主流,应当从原则、标准以及合理限制等方面对犯罪化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构建动态的犯罪圈。全文由引言、四大部分以及结论组成。引言在对刑法修正案犯罪化的立法现状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引出社会转型期进行犯罪化立法实践的现实意义,从而明晰了社会转型与犯罪化的关系,以及提出一些论文蕴含的子命题和争议的焦点问题。第一部分厘清犯罪化的概念,即犯罪化的含义和价值分析。从犯罪化产生的背景入手,进而分析得出犯罪化的内涵,提出笔者对于本文所研究的犯罪化的含义,最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犯罪化产生和存在的价值,通过本部分的论述以期厘清犯罪化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相关性分析,从社会转型与犯罪化相契合的视角来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即社会转型期是犯罪化立法实践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和背景。进而分析社会转型中哪些行为应当犯罪化、以及犯罪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边界。最后总结我国实现犯罪化的三类方式,指出刑法修正案是我国目前进行犯罪化立法实践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现实考察,对我国犯罪化立法进行反思。通过梳理迄今为止八部《刑法修正案》的每一个条文以及每一个涉及到犯罪化的罪名,总体上明晰犯罪化的立法概况。同时反思刑法修正案模式以及刑法修正案犯罪化的利弊,进而得出改进的建议。第四部分是犯罪化的理性思考。首先明确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刑事立法实践的潮流仍然是犯罪化,刑法修正案已经成为犯罪化的最主要方式和载体。其次,犯罪化立法要理性实施,应当从犯罪化与我国刑事政策的关系、犯罪化基准的确立、犯罪化的合理限制等方面深入思考,最终构建一个动态犯罪圈。结论归纳选题的架构和中心观点,总结全文。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引言  13-15
一、概念厘清:犯罪化的含义和价值  15-23
  (一) 犯罪化产生的背景  15-17
  (二) 犯罪化的含义  17-20
    1、外国学者观点述评  17-18
    2、国内学者观点述评  18-19
    3、本文观点  19-20
  (三) 犯罪化的价值分析  20-23
二、相关性分析:社会转型与犯罪化的契合  23-34
  (一) 社会转型的释义和特点  23-24
  (二) 社会转型与犯罪化的关系  24-28
  (三) 社会转型中犯罪化的范围  28-31
  (四) 我国转型期犯罪化的实现方式  31-34
三、现实考察:我国犯罪化立法的实践反思  34-49
  (一) 我国刑法修正案中犯罪化的立法概况及特点  34-43
    1、修正案中新增罪名和罪状的情形  35-38
    2、修正案中修改罪名和罪状的情形  38-40
    3、修正案中修改罪状不调整罪名的情形  40-42
    4、修正案中犯罪化的特点  42-43
  (二) 刑法修正案犯罪化分析  43-49
    1、刑法修正案模式的检视  44-46
    2、刑法修正案犯罪化的利弊分析  46-49
四、路径探索:我国犯罪化立法的理性思考  49-58
  (一)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路径选择  49-52
  (二) 犯罪化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中的理性实施  52-58
    1、犯罪化与我国的刑事政策  52
    2、犯罪化基准的确立  52-55
    3、犯罪化的合理限制  55-56
    4、犯罪圈的理性建构  56-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1
附表清单  61-62
发表文章目录  62-63
致谢  63-64
个人简况  64-6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3.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4.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5.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6.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7.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8.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9.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0.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D625
  12. 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D924.3
  13. 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分析,D924.3
  14. 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研究,C912.6
  15.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6. 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D90
  17.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G649.2
  18. “现代性叙事”与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变化,I207.42
  19. 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624.1
  20. 明清火器技术理论化研究,K248
  21. 社会资本视角下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D63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总则 > 犯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