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困境与对策-以兰州市救助站为例

作 者: 张金成
导 师: 戈银庆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兰州 救助站 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城市里,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对他们的救助工作,一方面依靠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依靠救助站。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救助站,救助站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社会救助的单位。兰州市救助站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对辖区内主动向救助站求助的人员和被其他部门或群众送来的求助人员进行甄别并给与一定的临时性救助,并对求助人员和受助对象的有关情况和资料及时整理归入档案,向受助人员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但在兰州救助站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偏重物质性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求助人员的甄别存在着困难,对求助人群里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到位,主动救助被拒绝,跑站现象严重,二次流浪现象严重,与其他单位的协调工作效率不高。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救助制度的相关措施。如:改进和细化救助管理制度,完善联网登记管理和建立群众监督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扶贫力度,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措施,严惩“职业乞丐”,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等。

全文目录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5-6
目录  6-8
内容摘要  8-9
Abstract  9-10
绪论  10-18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0-12
    (一) 选题背景  10-11
    (二) 选题意义  11-12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5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2-15
    (二) 国外研究综述  15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6
    (一) 研究方法  15-16
    (二) 研究思路  16
  四、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6-18
    (一) 研究的重点  16-17
    (二) 研究的难点  17-18
第一章 相关救助制度和救助现状  18-26
  一、 相关救助制度和概念  18-19
    (一) 相关救助制度  18
    (二) 有关乞丐的名词定义  18-19
    (三) 相关执法单位  19
  二、 兰州救助站简介  19-21
    (一) 工作分类  19-20
    (二) 信息登记项目  20-21
  三、 兰州市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点  21-26
    (一) 自愿来站是主要来源  21
    (二) 青壮年和男性比重大  21-22
    (三) 顽劣儿童,务工不着是主要流浪乞讨原因  22-23
    (四) 省外救助人数较多  23-25
    (五) 救助方式多样化  25-26
第二章 兰州市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6-29
  一、 偏重物质性救助  26-27
    (一) 实际救助情况  26
    (二) 应增加心理上的救助  26-27
  二、 救助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27-29
    (一) 缺乏专业知识  27
    (二) 救助理念落后  27-29
第三章 兰州市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的困境  29-47
  一、 甄别困难  29-32
    (一) 被救助的人是否都真的符合条件  29
    (二) 法规实际操作难  29-32
  二、 对特殊人群救助的困难  32-35
    (一) 精神病患者  32-33
    (二) 重病患者  33-34
    (三) 残疾人  34
    (四) 未成年人  34-35
  三、 主动救助被拒绝  35-40
    (一) 不愿接受救助  35
    (二) 原因分析  35-40
  四、 跑站现象突出  40-43
    (一) 什么是跑站  40
    (二) 跑站的原因  40-43
  五、 “二次流浪乞讨”现象突出  43-44
    (一) “二次流浪乞讨”  43
    (二) “二次流浪乞讨”的原因  43-44
  六、 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44-47
    (一) 牵扯到很多部门的工作  44
    (二) 具体部门  44-47
第四章 对策和建议  47-53
  一、 上级主管部门  47-49
    (一) 改进和细化救助管理制度  47-48
    (二) 完善联网登记制度和建立群众监督体系  48
    (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扶贫力度  48-49
    (四)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抵制“乞讨文化”  49
  二、 救助站自身  49-53
    (一) 培养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  49-50
    (二) 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措施  50-51
    (三) 严惩“假乞丐”“职业乞丐”  51-52
    (四)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52-53
参考文献  53-54
致谢  54-55
附录 1  55-57
附录 2  57-59

相似论文

  1.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2.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3. 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管理研究,D632
  4. 农村社会救助中村集体对民间救助资源的整合,F323.89
  5. 兰州石化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改进研究,F426.72
  6. 政治合法性视角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632.1
  7. 甘肃省法律援助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926.5
  8. 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问题研究,X43
  9.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探析研究,X43
  10.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11. 兰州工专市场营销策略研究,G649.2
  12. 福建省X乡宗族社会救助研究,F323.89
  13. 美国政府接管房地美案例研究,F830.42
  14. 兰州石化公司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TP311.52
  15. 城市低保家庭女性的压力状况探析,D442.6
  16.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7.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8. 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之完善,D922.182.3
  19. 兰州市排球小群体活动特征研究,G842
  20. 兰州市高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G843
  21. 兰州市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G843-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